据鑫报报道:昨日17时30分许,雁滩雁南、雁北街道办事处西侧的兰州明德幼儿园门口,许多家长正在等候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孩子从幼儿园院内走出,他们和老师再见时弯腰鞠躬,见到家长时也会弯腰鞠躬。“每天都是这样,孩子们都习惯了。”一位家长看到记者诧异表情,主动介绍道。
明德幼儿园大门装潢古色古香,上面写有古语经典。园长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毛笔架子,上面挂着五六支毛笔。一位中年男子正拿着毛笔写字,四周书柜内摆满了传统文化内容的书籍。
写字人叫马敦君,身高体壮,长着一张国字脸,说话声音洪亮,他是幼儿园的园长。50岁的马敦君当过兵,1981年转业回到兰州,本来有关部门已给他安排好工作,但不安平庸生活的马敦君开始自己创业。他先后摆过地摊、卖过服装、百货,“那时很辛苦,早晨6时多起床,晚上11时以后才睡觉,但正是这段艰辛的生活、让我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马敦君又做过房屋装修、搞过工程,事业发展的顺风顺水。2007年马敦君出了一次车祸,休养期间认识了一位国学老师,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折服、陶醉,心灵得到了洗礼。出院上班后,马敦君在办公室举办了一个读书会,专门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读书会不仅吸引了单位同事,也吸引了附近居民,学员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才4岁。也就在这时,马敦君萌发了开办国学幼儿园的念头。
2011年1月,马敦君接手了雁滩一家幼儿园,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全省首家国学幼儿园。他们按教育局规定学好语文、数学等5大基础文化课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每天吃饭前还背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感谢农夫付出……
背诵传统文化经典,不能要求学生马上理解,而是要让他们慢慢体会。实践证明,学习传统文化后学生们的行为有了明显变化。去年春节过后开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懂礼貌了,春节去别人家拜年,见到长辈孩子会主动鞠躬。
还有一次开家长会,学生父母、姥姥都来了。老人一见老师就泣不成声,老师吓坏了以为教育环节出了问题。过了一会老人讲,“你们国学教育确实好!让我的孙子懂事明理。”接着老人说了一件事,老人和大女儿一家一起生活。一天中午做好饭,女儿回来唠叨了一句,“妈,你怎么又做的这个饭!”言辞中有不满意思。就在这时,5岁的孙子走到厨房,对着姥姥鞠了一躬,姥姥你为全家做饭辛苦了!当时,姥姥的眼泪就掉了下来。然后,孙子又拉着爸爸、妈妈给姥姥鞠躬、道歉。从那以后,姑娘和女婿回家抢着干活,一家人更和睦了!今天全家人一起来,特意感谢你们,老人说完,一家5口人又向老师鞠躬。
每天早晨学生到园,或中午、晚上离开园时,都会主动向老师鞠躬,而老师也会向学生鞠躬。通过这些“小事”,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谈到今后,马敦君说,待条件成熟时,他们还打算开办国学小学、国学高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