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参观尼山,在孔子学堂体验儒学课程;探寻鲁国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感受鲁国古城历史;游览孔府孔庙,感悟孔子“仁爱”思想……8月12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博物馆主办,舜网承办,山东世纪金榜文化科教股份有限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支持的的“孔子文化少年行”大型文化体验活动走进第二站——曲阜。11日参加省博入泮仪式、参观孔府旧藏服饰、穿汉服读竹简体验孔子课堂后,本期近40名小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临孔子文化圣地曲阜,身临其境感受了孔子文化传承千年的儒风古韵。
此次活动共分为四期,首期于8月11日、12日迎来火爆开场,行程圆满结束。第二期将于8月17—18日举行,第三期时间为8月22—23日,第四期将在8月26—27日举行,活动面向7-12岁的小学生,欢迎学生踊跃报名,主办方将带你在趣味与乐趣中深入体验孔子文化的奇妙与深远。
亲临夫子洞体验传说 课本知识真实再现
11日7:20,本期活动招募的近40名孩子便踏上了曲阜之行的路程,两个半小时后,孔子文化行团队来到尼山。在尼山不仅参观了孔子庙、尼山书院,更探寻了孔子出生的地方“夫子洞”。据称,夫子洞为当年孔子出生的山洞,山洞虽小,但洞内流水潺潺,名为智源溪。智源,即智慧之源,是说孔子出生地乃智源之源。传说当年孔子的母亲在尼山乞子后,因感于这里的美景而心情舒畅,食欲大振,不久即怀孕了。就在孔子出生后,其父叔梁纥嫌其相貌丑陋,便弃于山下,一只雌虎将其衔入恐内养了起来过了几天。孔子的母亲悲痛欲绝,便前往尼山寻子。当他找到孔子时,正值酷暑,在婴儿的旁边卧着一只斑斓猛虎,另外,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在扇着翅膀为他驱暑——这就是“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
在还没有到达夫子洞时,就有很多小朋友追问工作人员,“怎么还没到夫子洞啊?”到达夫子洞后,孩子们便兴奋的钻进洞里,“我一定要看看孔子出生的地方。”“原来这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好神奇啊。圣人原来出生在这里,我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过,今天看到真的了。”崔心怡兴奋的说。
孔家菜中体会孔府文化真谛
游曲阜,除瞻仰先人欣赏古迹之余,不得不要尝尝正宗的孔府家常菜。中午孔子文化少年行团队来到孔府北苑酒店,品尝了最有名气的孔家菜。“吃”是孔府的一大特色。发展到清代,孔府厨房能跟上皇宫的御膳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一品豆腐、诗礼银杏……地道的孔府家常菜让孩子们大饱了眼福和口福每道菜都有独特的来历和寓意。就拿“诗礼银杏”来说,据说乾隆一次一次到曲阜来,衍圣公和孔府的厨师挖空心思想出了不少的名堂。孔庙诗礼堂前有两棵宋朝的银杏树,虽然经过了近八百年,那棵雌银杏树仍然春华秋实结果不少,就取诗礼堂的银杏加蜜加糖做成菜,借《论语》上记载的孔子教徒弟学诗学礼的故事,取名“诗礼银杏”。这就是孔府家常菜的真谛,从米粥、煎饼、咸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鸡蛋、茄子,这些来自民间的常食小吃经过孔府厨师的精巧制作,成为孔府的独特菜品,其原则是“精菜细作,细菜糖炒”,精巧细致,别有风味。
孔府孔庙探寻圣人千古儒风
下午,孔子文化少年行团队到达孔府孔庙风景区,在特聘星级导游的带领下,孩子们领略到了圣人遗迹的神圣。孔府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孩子们不仅参观了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还参观了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因此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孩子:在玩乐中学习 家长: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
下午结束旅程乘大巴车赶回济南,在回济南途中,孩子们不仅有舜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肯德基儿童套餐,还有玩具,以及由漱玉平民大药房提供的爱心小药箱。途中,许多孩子问道工作人员:“老师,下一次活动什么时候啊?我还想参加。”不少孩子称,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关于孔子的内容,现在可以在玩乐中感受到孔子的文化,让他们觉得非常开心。
不光孩子过的有意义,家长也对此次活动表达了满意。有家长给工作人员发来短信:“感谢舜网让孩子参加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很开心,我们家长也很满意,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参加你们组织的活动,辛苦了!”
继此次首期孔子文化行圆满结束后,第二期将于8月17—18日举行,第三期时间为8月22—23日,第四期将在8月26—27日举行,欢迎学生踊跃报名,主办方将带你享受一场孔子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