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曲阜邹城之间的九龙山。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最初来源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文化纽带”重要思想。自酝酿发起到现在,前后13年时间,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酝酿发起阶段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上古时代的炎帝、黄帝、蚩尤、少昊以及尧、舜、禹等均在此留下众多遗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这里入海,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泰山在这里崛起,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在这里诞生,他们所创立和发展的儒家学说,为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孔孟故里北瞻泰山、南望峄山,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遍布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在世界上具有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在孔孟之乡、文化圣地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在海内外同胞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和精神共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9位院士,西藏自治区各民族同胞,台港澳众多同胞,泰国、美国、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同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均参与了发起研究工作。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成为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广泛共识,是海内外同胞的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国家关注支持阶段
科学论证阶段
为全面规划建设好中华文化标志城这样一项关系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宏大文化建设工程,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多次莅临山东济宁视察指导“中华文化标志城”科学论证和筹建工作。2005年3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北京召开“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征集高层专家研讨会”,中宣部、中组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部、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宗教局、8个民主党派的领导同志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充分肯定了中华文化标志城工程的重大文化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规划思路和建议。
积极推进阶段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文化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济宁调研中华文化标志城筹建工作情况。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给山东省下发了《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明确由山东省负责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工作,并就进一步推进和做好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全力配合国家有关方面的指示精神与社会各界的热情呼声,扎实有效、戮力同心地开展工作,相继成立了“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委员会”和办公室,组建了“中华文化标志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山东省高层专家研讨会,稳步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逐步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3月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面向海内外征集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方案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公告》,开通了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拉开了全球华人期盼已久、共同参与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宏大文化工程的大幕。
根据长期以来海内外各领域、多学科广大专家学者和专业研究机构的认真科学论证,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思路已逐步清晰到位。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总体建设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圣城。精神家园是目标,文化圣城是载体。通过统一规划布局,把曲阜古城、邹城古城和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整合为一个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文化空间,在此基础上建设成为人类的文化杰作——中华文化标志城,充分展示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全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领域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千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画卷;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成为集古典美与现代美、民族性与世界性、庄重感与亲和力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集大成之作,设计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神文化传世之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展示中华文化风采,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做出历史性贡献!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信通过海内外广大同胞的广泛共识、聪明智慧和齐心协力,这样一个集中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和文化魅力,彰显中华文化血脉和灵魂,感召和凝聚全球华人,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世界多样性文明交流发展的宏伟事业,一定能够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作者为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