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3日是美国传统母亲节,许多人把它当成世界母亲在过,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说。
从2004年开始,李汉秋就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如今已年逾七旬的他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一起推动成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
孟子故里邹城每年举办中华母亲节纪念孟母
勿以一“美”当全球
“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宗教有不解之缘,有鲜明的美国文化的印记。”
据李汉秋介绍,美国母亲节最初是由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贾维斯夫人提出,以慰藉南北战争时期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愿望未了便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在母亲逝世,继承遗愿发起创设美国母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纪念其母的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7年的努力,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基督教礼拜天。
李汉秋说,在世界多数国家没有自己母亲节的情况下,随着美国国力的强盛,美国母亲节便伴随着其强势的文化传到其他国家。
“但不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母亲节应植根于自己文化的基础上,陆续都有了自己的母亲节。”
据了解,同处美洲,尼加拉瓜、阿根廷等国也在过自己的母亲节;虽与美国文化相近,但许多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亚洲国家印尼、韩国、日本等都没有取同美国;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
“并无国际组织宣布美国母亲节是”国际母亲节“,我国党政部门也从未宣称”国际母亲节“。”李汉秋说,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有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
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母亲节
“不要以为过节是小事,过人家的节就跟着人家的文化走。”
在李汉秋看来,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记忆。多年后,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过节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同时,节日具有广泛覆盖、不断重复、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人影响至深,所以重大的人伦节日对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们的重大节日都过人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灵魂和血脉吗?”李汉秋说。
基于此,2004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汉秋在两会期间提交了成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并建议以“中华第一贤母”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
2006年,李汉秋到山东考察,发现在邹城每年农历四月初二都纪念孟子和孟母。经查文献,得知孟子生日正是四月初二,也是孟母成为母亲的日子。由此,他提出以孟母生孟轲为母亲的日子,也就是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那年冬天,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也相应成立。
李汉秋说:“我们中华母亲节一面提倡母爱、母教;一面提倡爱母、孝亲。另一方面,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
“中华母亲节”必须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在李汉秋看来,真正的母亲节应该扎在心里面,去体悟母亲的爱。
“我曾经去北京通州参加中华母亲节活动,是让孩子们对母亲说一句悄悄话。孩子们一说,母亲眼泪就刷刷流下来了。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都留给我了。“他的妈妈觉得孩子理解自己的爱了。一个中年级的小男孩说,”妈妈,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福。“母亲说,孩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一步步长大的情景。”
“美国人绝对不会说,”我长大了让妈妈享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李汉秋说。
针对目前节日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李汉秋认为,节日的兴旺热闹离不开商业,所以商家参与是有好处的。但又要防止过分商业化,如果商业冲淡了文化主旨,那就不可取了。
如今,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已成立6年。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多年推动,至少有80多个城市开展过中华母亲节的活动。
看着自己多年来的辛苦奔走开始有一点点收获,李汉秋有所欣慰,但更觉责任重大。
在访谈中,李汉秋先生言谈之间饱含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节的热爱。他说,看着中华传统文化一步步走向自觉、自信和自强,非常高兴,但路还很远,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动,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