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文化厅出台了《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是一部我省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思路清晰,目标高远,任务明确,指标过硬,措施得力,对于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规划》将山东文化“走出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引领、培育、扶持、推动山东文化走出省门、国门,到港澳台、到国际大舞台上去展示风采,闯出一片新天地。
《规划》提出,在总体思路上,要“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策划实施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非常符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走出去”的实际。我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孔子文化世界敬仰,文物遗存丰厚,非物资文化遗产多姿多彩,地方戏曲美轮美奂,书画作品名家璀璨,歌舞杂技等老品牌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只是一块块的璞玉,需要精心打造,需要大手笔、高水平地进行策划包装,要按照世界眼光和视野,挖掘出亮点和卖点,形成富有山东特色和影响力的对外文化项目,并且要坚持数年,最终实现“开创文化走出去新局面,形成一批富有山东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齐鲁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我省在培育孔子文化节和祭孔大典活动上就有十分成功的例子,中国历代皇帝都有祭孔的传统,文革结束之后,恢复了祭孔乐舞,开办了孔子故里游活动,1990年改为孔子文化节,直到2004年,还不敢正式称祭孔大典,只是称为祭孔乐舞表演活动,时任济宁市委副书记的赵树国同志带领我们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和曲阜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首开大陆官方祭孔之先河,2005年根据台湾、香港和日本、韩国都有祭孔活动的情况,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起策划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中央电视台协调海内外多家电视台参与直播,声势十分浩大。之后,我们每年一个主题,2006年两岸祭孔,2007年全球华人祭孔,李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祭孔活动成为煌煌国之大典。我们争取文化部、国台办支持,在两岸同时举办“孔子文化交流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孔子文化周”,影响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还应把孔子文化的交流作为一项重点,发挥各级外办、台办、文化、文物、旅游等政府部门,中国孔子基金会等社团的作用,利用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海外孔庙、华人社团、中介机构等桥梁纽带,借助其网络、传输渠道和贸易平台,引导全省文化企业广泛参与,将孔子文化的礼品、书籍、音像制品、乐舞演出、孔府菜等产品,积极推出去,举办活动,开设分号,建立驻外办事处、展销点,开展对外贸易,在赚取外汇收入的同时,展示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齐鲁名邦的泱泱气派。在做好孔子文化的同时,根据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杂技、戏曲等的不同特点,细分国际市场,选择合适的渠道,策划包装出亮点,强力推出,务求必胜,让山东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在海外市场赢得一片蓝天。
(作者:杨义堂,中国祭孔专家、作家,济宁市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副主任、济宁市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