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庭苇在晚会上一展靓姿
孔孟之乡网消息 4月8日,随着“和光宝相•祈福安康”系列大法会的结束,2012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文化节期间,一系列精彩的主题活动充分展示了底蕴深厚的儒释传统文化,彰显了佛都汶上的无穷魅力。今年的太子灵踪文化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7天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余万人次,对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打响“千年佛都”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文化节以“相聚佛都汶上,感受佛教文化”为主题,先后进行了“和光宝相•福满佛都”文艺演出、“和光宝相•和风梵韵”佛文化主题晚会、名家讲坛、佛教法会、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可谓主题鲜明、亮点纷呈。特别是名家讲坛的举办,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蕴含的宝贵财富融入和谐社会建设,提升了本届文化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成为今年太子灵踪文化节的新亮点。
4月6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定位汶上.仰望佛光”主题演讲中,阐述了佛都汶上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深刻认识。余秋雨说,在中国文化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以及公元前后,汶上分别迎来了中华民族的始祖蚩尤、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以及外来文化佛教的传入。每个关键时期均与汶上有关,因而值得我们去重视,带着责任去保护。余秋雨先生深刻分析了佛教在文化意义上的独特价值。“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为缺乏信仰而苦恼的时代,甚至还是一个为了别人没有信仰而苦恼的时代。因此,这样一个时代就更需要有一种东西让我们去珍惜、去仰望,净化人们纷繁的心灵。而作为佛都的汶上利用佛教的作用去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文化建设,社会责任重大、意义深远。”7日上午,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就汶上县如何进一步深挖文化资源,做大做强自己的文化品牌进行了精彩而深刻的演讲。他认为,汶上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今后,汶上应该酿好“三坛酒”。第一坛酒是论坛,即邀请学术界人士前来召开学术会议。尽管这些学者数量未必很多,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有十分强的话语权。因此,邀请他们来围绕某一个问题召开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文章,就会把汶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度带到各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尤其更多的知识界精英了解汶上。第二坛酒是讲坛,就像今年文化节举办的名家讲坛一样。邀请像余秋雨先生这样的文化名家来做讲坛。第三坛酒是影坛,要注意到影视剧的传播力量十分强大,甚至要比论坛、讲坛的影响都大。王立群说:“少林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少林寺》的播放。因此,今后我们汶上也应该积极利用电影、电视去展现自己的形象。”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景区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一座金碧辉煌的“千年佛都”呈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连续九届太子灵踪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反响强烈,游人纷至沓来。4月5日是2012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第4天,同时是农历三月十五佛牙入塔纪念日,当天游客达15万人次,比往年高出20%左右。
济宁市汶上县将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把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办成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联结四海友谊的纽带、发展交流合作的平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海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影响力辐射力日益增强的节庆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