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大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
近年来,中国人开始过中国的情人节。每年阴历的七月初七,就是中国情人节,全称是“中国七夕情人节”。今年的中国情人节是8月6日。到了这一天,不但会有相关的交流活动,也有了相关的商业活动。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髦潮流。中国的情人节,已经像一支上市横盘潜伏了几多时日的股票,在网络的空间里有了异动的迹象,看上去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放量上涨。
但是,却鲜有人知道中国情人节的起源。
追根溯源,那是孔子在他编纂的《诗经》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一则珍贵的史料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有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这是《诗经﹡小雅﹡大东》里的诗句。
白话(作者自译):
浩瀚天穹的银河啊,
好像映照星星美丽身姿的明镜;
看那活泼好动的织女星姑娘,
每天都要在明镜中蹦蹦跳跳七次!
七次蹦跳,犹如织女穿梭繁忙,
而再繁忙,她也不能织出锦缎岂不是白忙?
又看那满身银光的牵牛星儿郎,
也徒有“牵牛”虚名,他却不能驾驭牛车的车箱!
再看那东方有启明星公公,
再看那西方有长庚星婆婆,
还有天毕星的子弟们排队列行;
然而,它们久久斜挂天空谁也没派上用场!
可以看出,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男女关系。可是,到了东汉时期,有个人创作的《古诗十九首》,其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诗曰: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钎钎擢素手,
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
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
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公元501~531,字德施,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战国时代宋玉所写的《洛神赋》,其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了。
所以,中国情人节应该起源于孔子,这是有以上文献依据的。
上面那首诗虽然不是孔子写的,但是,却是孔子选入《诗经》中的。
孔子虽然是“圣人”,但却浪漫得紧。据说,当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除了选了一首《大东》之外,还选了一首著名的情诗,并且,将它作为《诗经》第一首诗。
这就是那首热烈而缠绵的爱情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个……嘿嘿,肯定让许多现代人最不能够理解(所以有人否定孔子“选诗说”),因为在惜墨如金的古代,在三千多首诗中,孔子在教导学生的课本中挑选和保存了大量的情诗,将它们留在了中国古老的第一部诗集之中,其中的《关雎》成为开篇诗。谁能够料想到,被历史上塑造成板着面孔说教的孔夫子,给学生们讲《诗经》的时候,上的第一课竟然是“爱情课”!
嘿,孔子将爱情置放得极高,放在了所有主题的最前面,即第一位。
孔子是将爱情放在第一位的圣人!
这似乎是孔子借着情诗表达自己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
孔子的恋人大家都知道,就是南子!
南子是贵族女子,不仅色貌俱佳,而且很有才学,也有手段,其文化素质和品位应该不低,跟高大魁梧并且多才多艺的孔子倒也挺般配。在南子的头脑中,可能不是一般女人那种思维方式,她可能认为历史上的男人既然都可以三妻四妾,咱女人为什么不行呢?难道女人们都必须嫁一从终,男人则可以随便出轨?男人出轨可以引得文人墨客蜂拥而至,津津乐道,什么才子佳人,什么风流倜傥等等,因而大书特书,还能够树碑立传;咱女人则不同了,她们一旦出轨,只会引得“史官狗仔队”蜂拥而至,但却是气急败坏,口诛笔伐,什么淫妇了,荡妇了,败坏风气了等等,大有置于死地而后快的阴暗心理!当然,南子可能是将孔子作为自己精神上追求的唯一,因为孔子没有三妻四妾,他只有一个老婆,还是离了婚的!孔子是春秋末年最为著名的“钻石王老五”!
真实的孔子,并不是个榆木疙瘩,而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男人。孔子自己就非常有体会的说过与歌德同类型的一句名言。歌德说:“妙龄女子谁个不怀春,青年男子哪个不钟情”,孔子的话更简便、直截了当:食色性也!孔子承认人是好色的。儒家经典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见《礼记﹡礼运》)。孔子是这样评价的《关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见《论语﹡八佾》3-20)意思是说“这首诗真好啊,它的关于爱情的主题表现得恰到好处,做到了快乐而不放荡,忧虑而不悲伤!”
孔子如果没有深刻的体会,是不可能写出如此高明的诗评来。是啊,这应该是孔子自己苦恋的写照帝丘,也就是濮阳,就座落在黄河的边上,“在河之洲”的河,就是先秦的人指称的黄河;河岸的洲,即城池里,有一位美人儿(“窈窕淑女”);她在世人的眼中是“窈窕”的,而在孔子的眼中无疑是“淑女”;孔子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翻来覆去想念这位美人儿(“君子好逑”);只好从床上爬起来为她弹琴鼓瑟(“琴瑟友之”),抒发自己思念之情,连做梦都想敲钟打鼓将她娶过来做自己的女人(“寤寐求之”)。
可是,孔子知道不能,因为她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自己的身份也不允许。
所以,他只能够将南子作为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历史上早就有人对孔子的行为难以理解,比如《盐铁论﹡论儒》(西汉桓宽著)所议论的:“男女不交,孔子见南子非礼也,礼仪由孔氏出,且贬道以求容,恶在其释事而退也!”
现代人对于孔子已经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柏扬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毫不反对圣人谈恋爱,不过照有些人看法,圣人都是一块木头,没有爱,亦没有欲焉。幸亏孔丘先生有后代,否则准有人一口咬定他因过度地正人君子,连性都付阙如”(见《君子和小人》)。作为先秦专家、学者的郭沫若说得就更直截了当:“孔子对于南子是要见的,”淫奔之诗”他是不删弃的,我恐怕他还是爱读的!我看他是主张自由恋爱(“人情之所不能已者,圣人不禁”)。实行自由离婚(“孔氏三世出其妻”。 本文作者加注:孔子他爹、孔子、孔子孙子三代离婚)的人!……孔子…绝不是在破纸堆中寻生活的蠹鱼,绝不是以收人余唾为能事的臭痰盂。”(见《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之《三叶集》)
这样说来,孔子倒是一位有情有意的男儿,为了南子美女,将自己数年奋斗的仕途,全部都葬送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一天的官员。他对于南子可是真心的相爱呢!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奇男子!
不过,孔子追求的爱跟其他人不一样,跟柏拉图倒是不谋而合。
现实社会中,不少天才人物对于自己钟情的女子,大都禁不住情欲,他们对她们一次次的迷恋,在痛苦与幸福缠绵之中,煎熬出文学和艺术的最动人的作品。比如西方的歌德、雪莱、海涅、席勒、拜伦,他们尽情享受美色,在迷恋与失恋的交替中游走。海涅,一个犯有情欲冷热病似的诗人,虽然能够写出美丽的爱情诗篇,但却掉入不能自拔的欲望之中;歌德,即使是七十四岁的高龄,还垂诞于十七岁的乌丽莉卡,写出晚年最著名的诗篇《马里耶巴德哀歌》;贝多芬绝望地同时也是愚蠢地痴迷于风骚而自私的琪丽艾苔,虽然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月光奏鸣曲》,但却经历一番现实的痛苦和教训,为世人和后代所诟病。他们所追求的爱情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物。
当代散文大家周国平深刻指出:“兽性驱使人寻求肉欲的满足;神性驱使人追求毫无瑕疵的圣洁的美……”(《守望的距离﹡人性、爱情和天才》)。外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刻画了一个艺术天才(思特里克兰),展现了他的原始灵魂,因为他认为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实际上是我享乐的工具……女人是烂泥塘,供天才一旦欲火中烧时在其中打滚,把肉体甩掉,从而变得出奇的洁净,轻松自由地遨游在九天之上抚摸美的实体。这样的艺术家现实中很多,他们在享乐中创造艺术作品。
孔子不是这样,他虽然钟爱南子,但是,已经没有半点性的欲望,失去了如狼似虎的兽性;剩下的只是高高在上的神性,他对于南子,是艺术的欣赏,而不是一种占有的欣赏;是精神的迷恋,而不是肉体的结合;是灵魂的呼唤,而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虽然,这不是真正的爱情,按照周国平的理解,爱情是兽性和神性的混合物人性。可是,孔子不愿意改变现实,他也是没办法呀,必须考虑到众多学生的出仕前途,考虑到自己作为师长和社会名人的身份;同时,他也受到现实生活的挤压学生们完全不能够接受他与南子的“旧情复发”,仅仅是见了一面,就惹出极大的非议,连子路都不能够原谅自己!
所以,孔子挥动理性的利剑,拦腰斩断了“神性”与“兽性”联系的纽带。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在斩断这种联系之后迅速选择了赤裸裸的“兽性”的话,孔子却是选择了另一个极端的“神性”。也许,孔子的内心可能会恐惧自己爱上南子,下意识的认为爱上南子是一种病态,自己拼命抵抗不愿感染上这爱情病;但是,他又不能够很快摆脱人的本性“食色性也”;他要挣扎,要升华,将情欲压抑,将精神张扬。最后,他采取暗恋的方式来化解二者的矛盾,成为中国第一位柏拉图精神恋爱的实践者。
孔子暗恋南子,成为历史上最悲伤的爱情故事!
更加悲伤的是,该事件被埋藏在故纸堆里,两千多年难见天日!孔子,一个痴情的男人,一个天下无双的忠实情人!他没有索取,不要回报,就那么默默的守侯在卫国,守侯在南子的身旁,直到卫国发生政变,最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到了晚年,在编纂《诗经》的时候,孔子回忆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他依然是“辗转反侧”,欲罢不能,只能够借助“可以抒发与排遣人的情感”的诗歌,来抒发自己深藏的思念情怀,“将自己所经历的苦痛,所受到的折磨,所发生的心灵的郁闷,所遇到的生活中的惆怅”通过诗歌抒发出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的精神境界,“经过灵魂的呼唤和挣扎”,孔子从三千多首诗中挑选了两首诗,来表达他对于南子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溱洧》(原文略)白话大意是说
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
帅哥哥、美妹妹,手捧兰草相见忙。
妹说:“那边去看看?”
哥说:“我已去一趟!”
“陪我再去又何妨?”
洧水外,河岸旁,确实好玩又宽广!
第二首诗《泽陂》。诗的大意是
池塘边上围堤坝,塘中蒲草伴荷花。
看见一位伟男子,暗恋那人难自拔。
日夜相思不能眠,眼泪汪汪如河淌。
池塘边上堤岸高,塘中蒲草衬兰花。
看见一位伟男子,身材高大品行好。
日思夜想不能眠,心儿闷闷受煎熬。
……
这是写的一位女子怀春的情诗。
诗中的“伟男子”,“身材高大品行好”,很像孔子。
以上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兰草(兰花),象征“南子”。
兰草(兰花),其中的名贵品种,那可是天价,历来为名家所追捧;在现代社会,它曾经上演过许多传奇故事,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曾经做过这方面的专题节目。
孔子亲自挑选了两首带有兰花香味的诗篇,让兰花和兰草流芳百世。
孔子说了一句赞扬兰草的名言:夫兰当为王者香!
后世,孔子被尊称为“素王”……
是的,“夫兰”,的确是“为王者香”啊!
难道不是孔子怀念南子了吗?
南子之所以能够进入后世人的视野,不就是因为她与孔子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吗?
孔子的一生虽然不能够去爱他心爱的女人,但是,他却将自己赋予了深深感情的诗篇,传递给了后人,传递给了今天的男男女女。《大东》虽然只是一条涓涓的细流,但却是中国情人节的伟大源头……
中国情人节自孔子起!
中国情人节,如果需要一位大众情人就像圣诞节需要一位圣诞老人。
孔子,其实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仲尼达达(达令)!
孔子开辟了中国人浪漫言行的最早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