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大考考个好成绩,文科生拜孔子,理科生拜科学家。日前,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刘女士(化名)在博客里写出大考前发生在自己女儿学校的事。面对学生这种啼笑皆非的天真行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皓表示,无伤大雅,家长、老师大可一笑了之,不必较真。同时,四川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彤也表示,这是孩子释放压力的一种娱乐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该正面疏导,有效帮助学生释放考前压力。学校流行参拜孔子雕像
刘女士在博客中写到,在自己女儿所在的学校,每到月考前,同学们就邀约着去拜学校的孔子像。“有些面浅的同学白天不好意思去,于是晚上偷偷摸摸地去,顺便还带会些小礼品献上。”这些学生的举动让刘女士笑称 “虔诚”。
“天黑了,周围也没人,但怪异的行为还是被行政楼上未下班的老师看见了,待学生离开后,老师下楼一近看,居然是几听八宝粥,还拉开了盖子,插上了勺子,嘿嘿,虔诚哦。” 校园雕像前鸡蛋、牛奶一应俱全
记者来到该校,果然,该校操场有孔子、诺贝尔、爱因斯坦、达尔文几大雕像。该校一保洁员透露,每到大考前,一些学生都会自发组织去参拜,并放下五花八门的“供品”。
“我去雕像前打扫的时候,发现过馒头、鸡蛋、牛奶,苹果,甚至还捡到过一两元零钱。这些东西放在那里不雅观。同时,为了防止食物发臭,我们都在当天把东西处理掉了。” “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赞成不反对
对于此举,该校副校长不赞同也不反对,认为这是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往往,学生成绩越好的学校,学生的压力越大。我也遇到过一些拜孔子、拜诺贝尔的学生。他们跟我说有”文科生拜孔子,理科生拜诺贝尔”的传统。我认为,这种方式是学生在寻求一种心灵的安慰。”
他表示:“我也跟孩子沟通过。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而已。对于这些孩子,我不会管太多,毕竟他们是在乎学习,才会用这样的方式减压。但学生应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教育专家:考前焦虑所致宜正面疏导
“当人在特别无助的时候,往往会去找一个精神上的支柱。而这些学生找到的那些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无伤大雅。”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皓说,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家长和教师不用太较真。“也算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我们一笑了之就最好了。对学生而言,正常的考前辅导还是应该照常进行。一般来说,复习越扎实,考试的焦虑就会越小。考试的目标制定得越切合自身实际,焦虑也越小。”
四川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彤也表示,这是孩子释放压力的一种娱乐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该正面疏导,有效帮助学生释放考前压力。 据《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