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古装的西樵小学生诵读古文。
松塘村长者为孩子们派发翰林利市。
孔孟之乡网消息 昨天是农历八月廿七,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2年。在南海西樵松塘村,村民们敲锣打鼓、舞动迎宾醒狮,纷纷赶到孔圣庙广场,参加隆重的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在村口图文并茂的文化展上,展牌林立,孔子的生平事迹、松塘村孔圣庙的历史故事、翰林文化协会的发展轨迹一一可见。村里上到90多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孩童,都来到孔圣庙广场,犹如过大年般热闹。
一番精彩的醒狮迎宾后,5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代表缓步迈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孔圣庙,上香、进宝、颂祭文,拉开了该村孔子诞纪念活动的序幕。尊崇孔子仪式后,86位身着古装的小学生整齐站好,有的拿着竹简,有的拿着扇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伴随着清脆悦耳的诵读声,队形时分时合,为纪念活动献上了《薪火传承,翰林腾芳》等三个诵读和舞蹈节目。
看着小朋友的表演,91岁的区大爷高兴地拍起手。虽然坐着轮椅,但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兴高采烈地来到广场看表演。当天,松塘村还向今年高考被录取的13名本科生、11名大专生以及各1名研究生和博士生颁发了奖学金。“自高考恢复以来,松塘村共有250多位村民被本科院校录取。”松塘村村长区子广表示,希望通过翰林文化基金的奖励,鼓励年轻人多学习,使崇文重教的精神传承下去。
活动最后,参加仪式的村民和学生涌入翰林门,松塘村长者大派翰林利市,寓意将来要成为翰林学士那样的栋梁。
据悉,已有千年历史的松塘村,是南海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崇文重教之风鼎盛,早在明清两代,考取翰林功名的人士就高达7人,考取进士、举人的更多。所以,庆祝“至圣先师”孔子诞辰的习俗也一直保存下来。“自康熙年间,松塘人就有庆祝孔子诞辰的风俗,至少有300多年。”区子广告诉记者,100多年前,松塘村一位翰林公写下对联“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这副对联被刻在该村翰林门上,时刻提醒松塘人要读书、尚学。
“儒家作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的印记去再现它,是对历史的传承。”南海区文化旅游局常务副局长谭国洪表示,纪念孔子、宣传儒家思想,不仅可以促进尊师重教思想的形成,还可以将儒家中庸、善良的内涵传递出去,净化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