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从今年秋季开始,省教育厅率先在全省6个市县区中小学试点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我市龙华区和美兰区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将成为“国学”课程的首批受益者。未来3年国学教育将逐步在我省中小学校全面铺开。
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新学期开始,美兰区英才小学一年级新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三字经》。据校长谢立可介绍,该校自2003年起,已经在“读书活动”中融入了国学课程,让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年背诵20首古诗词、20首经典名言警句和《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如此一来,英才小学毕业的学生都能背诵120首古诗词、120句名言警句,还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可以说,该校在国学教育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走进英才小学,记者随处都能看到国学经典的影子:教学楼一楼的墙面和立柱上镌刻着《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每一层正对着楼梯口的墙面上也写着“孝亲敬长”“惜时好学”“爱国立志”相关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
人们常说,不懂得传承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而国学教育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让“文化上墙”就是让孩子们在校园内随处都能看到国学经典,让孩子们认识它,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印象。英才小学把国学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借助国学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让每一名学生通过读经典、诵经典、演经典等多种展示国学活动的平台,实现了“仁、义、礼、智、信”的培养目标,养成了“勇、勤、俭、廉、洁”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教会孩子做人的基础
作为试点学校之一的海口市第十一小学,该校副校长杜文君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而国学经典是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人的“精神底子”和做人的根本。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长辈呵护,有父母关爱,在这种成长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