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身穿汉服参拜孔子,额点朱砂启蒙瞄红,击鼓鸣志诵读经典,稚气未脱的近370名六龄童,周六和周日在江阴文庙行了人生第一大礼--“开笔礼”,流传了数千年的开笔破蒙在江阴文庙“复活”。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学第一天早早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再参拜孔子像,之后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江阴传承了古时“开笔礼”这一隆重的典礼。作为孔庙的一种传统仪式,“开笔礼”主要由拜、授、教、赠等内容组成。
上午9点,开笔礼正式开始,仪式历时一小时,共分七项内容:一是平步青云游泮池,由工作人员带领参加“开笔礼”的儿童游泮池,过“状元桥”“大成门”,走到庄严神圣的大成殿;二是参拜孔子表诚意,孩子们在大成殿向孔子行鞠躬礼;三是朱砂开启读书智,老先生用朱砂为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寓意孩子们从此眼明心明;四是敲钟击鼓鸣壮志,先敲击启蒙钟三次,孩子们依次排队再去击鼓鸣志,同时许下美好的心愿,寓意孩子们目明耳聪、茅塞顿开;五是高声齐诵《三字经》,启蒙老师给孩子们讲孔子的故事,并带着他们吟诵《三字经》,孩子们开始了漫漫求学路上的第一课;六是大写“人”字落笔端,老先生恳切地说,要想写好“人”字,必须先做好人,然后由老先生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在描红纸写“人”字;七是开笔证书赠学童,参加开笔礼的孩子们还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一枝铅笔、两只红蛋(寓意一百分)等礼品。
8月29日,江阴文庙举行的“开笔礼”极为隆重。文庙的负责人承先生表示,“开笔礼”既能表达为人父母对儿女成材的期望,也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仪式中吸收勤学苦读、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为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