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来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我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了3年汉语,但是用中文完整表达的能力仍很欠缺,而且普遍对汉字书写有较严重的畏惧心理。怎样才能让他们克服汉字书写这一难题呢?我的解决之道就是,不要为了写汉字而写汉字,写汉字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为了服务于一定的交际目的。下面是我按照这个教学思路组织的一堂汉语课,愿与同行分享。
我在课前准备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材料,课上让学生每两个人一组,而这两个人得到的材料是不同的。然后给他们5分钟时间阅读,要求每人找出5个关键词,并把这5个关键词告诉对方,让对方根据这5个关键词编一个故事,并且写下来。比如,有的学生得到下面这个材料:
不受欢迎的客人
有一个人去做客,喝起酒来没有个完,从早上一直喝到下午,就是不说走。主人没有办法,只好说:“我们这么喝酒没有什么意思,我讲个故事,你看怎么样?”这个人一听,一下子来了兴趣,说:“好啊,好啊。一边喝酒,一边听故事,那再好不过了。”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只老虎,花纹非常好看。主人每天给他谷子吃,老虎连看都不看,又拿米喂它,老虎还是连闻都不闻,主人没办法,只好把做好的饭端给老虎吃,没想到老虎还是不吃。一天,有一个小孩儿跑过来看老虎,主人没有注意,被老虎一下子给吃了。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大人来他的家,被老虎连衣服都吃了。主人气得大骂老虎:‘畜牲,给你谷子你不吃,给你米你也不吃,给你饭你还是不吃,原来你吃人没有吃饱的时候啊。”
得到这个材料的学生提炼出5个关键词,综合各组提炼出的词,归纳为:老虎、讲故事、喝酒、吃人、谷子。各组的另一名同学根据这5个关键词,每个人编出一个故事,讲给本组的人听,听故事的人最后要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并作为课后作业写下来。我把学生写的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一个老头住在凤凰公园,他的房子旁边是一个动物园。有一天,他开始喝酒,越来越醉。15瓶啤酒以后,他走进动物园。他看见一只老虎,因为他当时喝醉了,以为这只老虎是他的妻子,就开始给它讲故事。老虎本来就喜欢吃人,这时又很饿,所以要吃老头。可老虎觉得这老头的味道不太好,就放弃他了。原来老头是一个素食者,他仅仅喜欢吃谷子。
学生们奇异的想象常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虽然学生有的用词并不准确,逻辑也有漏洞,但他们乐于尝试,敢于尝试。我相信,学习再多的优秀范文,也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写出的小故事给他们印象深刻。也就是在这种轻松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及时的讲解和更正就变得容易接受,而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把自己的“作品”用中文记录了下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汉语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赵万勋 寄自爱尔兰 本文作者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