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51家食品企业“组团”抢占上海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带去了“孔孟之乡”的文化。此次展销会,是文化、旅游、商品完美结合的一次创新,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也增强了我市中小食品企业进军上海市场的信心。
眼界有多高市场就有多大
“济宁食品在上海大放异彩。文化、旅游、商品的完美结合,使这次展销会获得极大成功。这几天,赏孔孟文化,品济宁食品,成为豫园商城的新景点。能举办这么成功的展销会我们也很有面子,希望双方每年都有这样高水准的合作”。展销活动结束后,上海豫园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仲庆兴奋地表示。
12月3日,为期一周的孔孟之乡——济宁文化上海推广周暨品牌食品展销活动虽然落下帷幕。却开启了我市中小食品企业“组团”挺进上海高端市场的先例。展销会期间,不仅有像菱花味精、孔府家酒等这样的驰名商标深得上海市场认可。微山湖荷叶茶、菱米、汶上芦花鸡、邹城褐菇、泗水干果等地方土著产品,更是得到上海消费者的追捧。心心酒业、微山营养食品厂等6家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总额10.6亿元;联华超市、扬州、台湾等60多家国内外厂商与我市达成经销、代理、合作意向。中华老字号玉堂酱菜、孔府官府菜等系列产品,金乡黑蒜、蒜米等绿色健康食品,受到130多个商家的欢迎。
“过去总觉得上海是国际大都市,门坎高,没敢想。看来绿色、健康的土著产品不是没市场,关键是开拓市场的眼界,眼界有多高市场就有多大。”众多参展的企业跃跃欲试,都有了要进军上海市场的信心。
开拓市场要放高眼界
初次参展的汶上县金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芦花鸡协会会长贾正国感慨颇多:“由于不知道市场行情,我们带来的产品太少了,连续从场里发了3次货,还是供不应求,看来我们的思想还是保守了。”
济宁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菱花集团董事长江保安坦言,参加此次展销会,最大的启发是让我们这些食品企业找到了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增强了企业抢占上海高端市场的信心,特别是每个参展的企业都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迈出了抢占上海市场的第一步。菱花集团带来的鸭间稻生态大米,生态麦心粉,1公斤卖到10多元,比普通面粉价格高出3倍,仍然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热买。菱花集团现在已经涉足种植业,“十二五”期间要把菱花味精打造成千亿企业,关健在市场。
江保安深有体会地说:“现在做企业不在于规模、产值有多大,产量有多高,而在于产品的质量,品牌的含金量。过去生产销售的多,企业效益却不高,现在我们把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价格虽高却非常好卖,产量没增加企业效益却提高了。通过这次展销会我们更理清了企业究竟应该怎样使劲。”
记者走访了玉堂酱园、心心酒业、绿源食品、微山湖产品、邹城大束食用菌厂等多家参展企业,除了菱花、孔府家在上海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多数企业在上海市场还是空白,都想借助这次展销会的平台,乘势加快进入上海高端市场。
开拓市场要创新思路
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等多元文化搭建的“大成殿”成为豫园商城新的景点,与老城隍庙内的古朴建筑相映成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从曲阜远道而来的孔子木雕像、论语竹简、非物质文化遗产楷木雕刻、孔门官府菜的“亮相”,让现代化大都市的上海市民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销会结束了,一直为筹办这次展销会忙碌的市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孔宝其终于松了口气。他说:“展销会的成功之处关键在于创新,如果没有文化、旅游搭台,光是展销产品,不会这么吸引上海人的眼球。儒家文化、水浒文化的魅力与商品相映成辉。这次展销会,也是政府推动,行业协会促进,全市食品企业‘组团’进军上海市场的一次成功尝试。既增强了企业抢占高端市场的信心,又让他们看到了自身不足。”
谈起这次“组团”入沪的思路,市轻纺办主任许伟介绍说:“我市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有600家,仍然缺少全国能叫响的品牌,这是制约济宁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对外辐射亚洲、太平洋地区,对内影响长江三角等经济活跃的城市,因此打入上海市场,就等于占领了食品工业市场的制高点。从上海高端市场做起,把我市食品整体带入上海超市、大型社区、餐饮企业,对我市食品企业市场开拓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为建设我市千亿级食品产业打基础。”
抢占高端市场我们还缺什么
展销会上,心心酒业展示的金心晶、中国红等高档酒虽然初次进入上海,但其精美包装的中国红瓷瓶、景泰蓝青花瓷两款高档酒受到德国、法国等国外友人的喜爱,1000多瓶酒在两天内抢购一空。“这说明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情感诉求,要有好的市场定位,这坚定了我们打入上海市场的信心。”公司总经理李佳利告诉记者。
“味道好,有酱香味儿。”一位上海本地的韩老先生品尝了玉堂酱菜后,啧啧称赞。看着争相品尝的上海市民,销售部的金经理很高兴。他说,“玉堂酱菜在济宁是响当当的品牌,但是85%的市场份额在北方,这次带来的产品是专门针对南方市场改良后的口味,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还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不断开发新产品。”
菱花集团上海市场销售总监张伟民介绍,菱花进入上海18年,经过长时间的品牌培育,现在已占据上海40%的高端市场份额。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卖点,做一个商品市场必须有明确的定位,还要经过系列化运作。张伟民在谈自己多年开拓上海市场的经验时说,做市场不单是做它的广度,还有它的厚度和深度,我个人感觉,深度就是做到千家万户,要做所有的渠道,包括零售、供货、企业食堂、团购等。因为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合理地利用好、运作好、策划好。
上海联华超市全国采购负责人顾德林建议,食品企业要想在上海有一席之地,产品必须要有卖点,打入超市也不是每个产品都可以获得成功,除了产品的包装、质量外,厂方还要懂得如何营销宣传,让消费者认可。顾德林说: “上海是高消费群体聚集的地方,对产品的包装要求很高,名优特产品进入超市,我们很注重产品的包装,第一印象很重要。另外就是产品的质量口味,同类产品要做出特色。”
一些专家建议,地方名优特新食品抢占上海市场并非易事,还需在宣传、包装、营销等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