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市鱼台县东濒微山湖,湖岸线长达39公里,大小17条河流纵横交错,拥有10万亩生态湿地,为鱼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 “天然氧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靠水吃水”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只会加剧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湿地的恶化。如何保护、合理利用生态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鱼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2006年启动了位于西支河、新万福河之间的湖滨地带,规划面积3万亩,涉及5个乡镇,90多个自然村的湿地修复工程,并于2007年3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湖区人工湿地生态修复试验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并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严禁在湖滩、河滩开荒种粮,采取大户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民沿河、沟、路、渠植树种草,先后在水系生态林业保护带造林0.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0万亩,有效保护湿地10万亩。
据介绍,西支河入湖口湿地工程按照 “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退耕还湖和退池还湖两种模式,建立健全了人工湿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湿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该县王鲁镇孟楼村村民王爱存就是当地农民尝到退耕还湖工程甜头的一员。2007年,他率先与村里签订了50亩的红莲种植协议,当年就收入了3万元,远高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的收益。“有县里无偿提供的红莲种苗和技术服务,一年的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如今的小日子,过得很恣儿!我们一定要加倍保护利用好这片湿地。”王爱存高兴地说。
目前,湿地工程建设共投入工程建设资金630万元,其中,发放退耕还湿补偿资金200万元。累计种植湿地植物6753亩,自然修复芦苇15000亩。同时,加大湿地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建成114平方米的仿古式湿地观测站,树立人工湿地保护警示牌,及时制止乱捕乱猎野生动物。疏通航道5631米,调整土方5.6万余方,安装通水管道20节、仿木式围栏170米,湖水COD浓度常年保持在20mg/L以下,鱼、虾、鳖、蟹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湿地内鸟类数量恢复到近70种。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生态湿地,该县编制了 《鱼台县渔乡湿地 (孟楼湿地)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生态湿地的自然风光,抓住南水北调的机遇,以观光农业为基础,以水上项目为亮点,以景观房产为延伸,逐步将沿湖狭长地带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水陆交通、景观房产等为一体的“黄金水岸”。今年5月,该县被评为 “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县”。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好生态必能带来好效益,目前,该县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39个,总投资192.6亿元。新增招商合同项目59个,合同利用县外国内资金78亿元;到位县外国内资金15.5亿元,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