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打造的是光热产业的‘太阳谷’,而济宁则要在5年内成为光电产业的‘中国光谷’,这是我们日后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济宁市经信委新能源办公室副主任科员王亮25日对经济导报记者如是表示。继武汉之后,济宁也擎起了“中国光谷”的大旗。据悉,济宁将积极推进技术基本成熟的光伏产业、风力发电、生物柴油、车用沼气、地热等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光谷”,力争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投入达到350亿元以上。
被迫转型据
王亮介绍,济宁的“中国光谷”主要由两大产业支撑:太阳能光伏和LED 新光源。“这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转型,现在做LED 的企业比较多,初步建起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也在建设中。”“济宁是资源型城市,原煤产量占山东的一半以上,济宁煤电产业占工业比重接近50%。但资源总有开采完的一天,如果不转型,几十年之后的济宁又将何以为继?”王亮说,“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济宁在产业发展上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与着力点,而新能源产业正符合这些要求。”
“未来5年,济宁要基本形成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LED 新光源产业为核心,其他新能源产业为补充,技术研发、设计咨询、建筑安装等新能源服务业发达,新型能源广泛应用的产业体系。”据王亮透露,济宁将投资350亿元用于联电济宁科技园、济宁华翰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系列光伏电站、微山新能源产业基地及嘉祥光电产业生产加工基地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导报记者注意到,济宁市预计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培育两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新能源企业集团。“同时也要求到2015年,煤电产业占工业比重将降到30%以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将提至40%以上,可谓大换血。”王亮补充说。目前,联电济宁科技园项目进展顺利,宝霖一期已经投产,二期已开工建设。年初动工的元鸿光电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国内最大的89.5千克的蓝宝石晶体已经出炉。同时,全球第一大封装企业——宏齐科技LED封装项目也已经签约。
资金和人才瓶颈
“发展新能源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初期投入大、收益低,而且周期很长,如电动汽车这个项目,就需要政府的重点扶持。”王亮表示。据悉,今年,润峰集团将投资20亿元用于动力电池三期扩建项目和电动车制造项目,生产厂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生产车间。王亮认为,电动汽车技术成熟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目前尚处于前期投资阶段。“现在的投资相当大,但如果现在不投入,等市场成熟了就没有空间了,所以济宁市政府在土地、政策等方面将予以支持。”同时,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济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大制约因素。“现在有很多本地企业、台资企业都反映,人才资源极其短缺,软实力不够。而从外地招聘人员再进行专业培训,成本又太高。”王亮介绍说,济宁市将在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光伏等相关专业,在成人教育和业务教育(电大等)设立新能源专业教学,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开展各种新能源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