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据中新社报道,9月9日上午9时,作为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之一的“2010中华宁阳大枣文化节”和“2010年中华蟋蟀文化节”同时在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神童山好运枣园拉开帷幕。“打枣”为媒,“捉虫”会友,四海宾朋齐聚宁阳,在枣林游、蟋蟀游中共叙真挚友情,共享文化盛宴。
宁阳素有“大枣之乡”美誉,早在宋末元初就开始种植,距今已有千余年,目前发展种植面积8万亩,成龄枣树80万株,年产量6000万斤,产值达1.7亿元。宁阳大枣以果实硕大,果肉肥厚,细腻扯丝,营养丰富,风味浓郁而驰名中外,有“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大枣,胜似灵芝草”之赞誉。其中圆红大枣居群枣之首,被历代皇帝视为贡品。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途经葛石镇时,留下了“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的著名诗句。
宁阳斗蟋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因其个大、性烈、强悍善斗、品种繁多著称,被誉为“天下斗蟋第一虫”,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蟋蟀的斗养日趋活跃。每逢秋季,国内外蟋蟀爱好者都会来宁阳“朝圣”,年平均达6万多人次,呈现出“百种名虫争霸主,八方好者涌城池”的盛景。国内外新闻媒体把宁阳誉为“蟋都”、“蟋蟀圣地”、“中华蟋蟀的摇篮”。目前,宁阳蟋蟀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依托这一产业,该县农民每年都有上亿元收入。特别是1999年斗蟀大赛列入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后,宁阳蟋蟀更是声名远播。
图为2010中华大枣节和中华蟋蟀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枣节”和“蟋蟀节”以“万亩枣林游、采摘体验、大枣产品展销、宁阳人游宁阳”和中华蟋蟀友谊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推出系列旅游品牌,游客可坐旅游观光车游览枣林,也可登上观光塔俯瞰枣林胜景;可在吃枣的同时了解宁阳大枣灿烂的文化、也可在“圣母献枣处”、“孔子望枣处”、枣树王祈福等景点小憩,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游罢枣林,吃完鲜枣,游客可到县人民会堂观看来自全国各地的名虫争霸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了解宁阳斗蟋文化,参加精品蟋蟀拍卖会,进行蟋蟀文化采风和研讨。
这个县还为游客准备了枣元帅、枣将军、枣饮料等枣木工艺品,并推出学生假日游、家庭娱乐游、单位团体游、休闲自驾游和国庆、仲秋一日游等旅游品牌,开展“桑枣人家”和“美在农家”系列体验活动,游客可自己动手,打枣捉虫,干农家活,做农家饭,住农家屋,自得其乐。值得一提的是,宁阳县还将举行“好运枣园”集体婚礼和征文、摄影、钓鱼等风情大赛,进一步丰富枣文化内涵,打响“蟀领中华、枣闻天下”特色旅游品牌。
去年以来,宁阳县抓住地处“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热线的优势,强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县里成立了文化旅游项目指挥部,按照“引人入胜,渐人佳境”和“山水相宜,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创新思路,完善机制,积极探索,目前,全县形成了“一区一带一圈”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框架,投资2亿元的神童山旅游风景区开发、投资3.6亿元的鹤山田园水乡特色文化与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推进了全县文化旅游“渐入佳境”。
图为斗蟋蟀现场。(摄影:王超)
图为成熟的大枣压弯了枝头。(摄影:孙弘)
图为2010金彩山杯中华蟋蟀友谊大赛开赛现场。(摄影:孙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