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英雄王杰故里——济宁市金乡县近日举行纪念英雄王杰牺牲45周年座谈会,会上,金乡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庆峰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块王杰当年舍生救人壮烈牺牲的血衣残片,引起了在座人员的极大轰动。
这块血衣残片已深藏柜底45年,是王杰的金乡籍战友辛庆文从爆炸现场捡拾后珍藏起来的。由于年代跨度较长,血迹已呈黑色,形状如巴掌大小。据辛庆文老人介绍,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炸药包突发意外即将爆炸时,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毅然扑向爆炸点壮烈牺牲。他作为王杰的金乡籍战友,获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捡拾到一块王杰的血衣残片,旨在缅怀英雄,自励励人。为防止丢失,他退伍回到家乡金乡镇三居委后,虽数次迁移,但一直把这块血衣残片珍藏在从军时的日记本中。
今年5月份的一天夜里,辛庆文接到从金乡县供电局退休的战友韩义祥的电话,得知金乡县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渡假区正在建设王杰纪念馆,欲搜寻王杰遗物,充实馆藏。辛庆文当即在家中的旧木柜中找到了日记本及血衣残片。睹物思情,感伤难休,辛庆文老人痛哭失声,不能自抑。其后,辛庆文和韩义祥两位老人先后向金乡县委宣传部、江苏常熟市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坦克二师政治部等单位,及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辑研究部作了汇报,使这块英雄血衣残片由战友深藏柜底45载后,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关链接:
王杰(1942-1965)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1部队工兵营1连5班班长。
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