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省政府批准,我市获得2014年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承办权。本届运动会是继我市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篮球赛事后的又一次大型体育盛会,也是我市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承办的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体育赛会。消息传来,全市沸腾,如今,在济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省运会”一词的出现频率最高。省运会,这场万众期待的体育盛事,将会给济宁带来什么?

5月19日晚,济宁市中区举行庆祝济宁成功申办二十三届省运会首场文艺演出
提升城市知名度改变市民生活方式
运动会不仅是较量体育竞技实力的舞台,也是检阅参赛城市经济、文化、精神风貌等整体水平的窗口,而作为一个特殊事件,它更是提升东道主城市知名度的绝好契机。正如张振川市长在我市成功申办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庆祝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所讲的,省运会是我省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综合展示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丰硕成果的大舞台。我市能够在诸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承办省运这一夙愿,充分显示了孔孟之乡丰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济宁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示了830万济宁人民团结一致、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更显示了全省各方面对济宁巨大发展潜力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殷切期望。筹备办好这一盛大赛事,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塑造和提升现代城市形象,深化我市与各兄弟市的友谊合作,扩大济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事体育工作多年,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担任火炬手的王金山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老年体育工作者,多年期盼变成了现实,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济宁能承办第23届省运会,终于了却了新中国成立后从未承办过省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的遗憾。每个人都知道,哪个城市能够搭乘上省运会的 “快车”,就赢得了一次城市全新发展的机遇。现在,济宁已经将城市加快发展的“机票”稳稳握在手中。办好本届运动会,对于宣传新济宁,扩大济宁知名度,推动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依据有关规定,承办省运会的我市将于2014年承办山东省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作为一次展示全省老年人精神风貌的盛会,能由我市承办,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承办这次老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老年体协组织建设和老年体育活动场地建设,解决好老年体育活动经费,推动老年人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再掀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新热潮。
美化城市环境 完善体育场馆建设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董波在我市成功申办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庆祝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说,省运会在我市举办,将进一步优化美化城市环境,加快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同步开展道路绿化亮化、生态景观等工程,确保城市容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改善市区道路两侧环境,全面推进建筑渣土、环境卫生、户外经营、市容道路整治等行动,重点整治铁路沿线、绕城高速沿线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确保重点部位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力求全面展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景观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
省运会将大大完善我市的体育设施建设,再掀群众健身新高潮。我市现有体育场馆53处,其中中心城区27处,县市区及高校、企业26处;在建场馆13处,规划建设场馆29处。济宁体育馆、游泳馆、羽网馆、柔道馆,兖州体育馆、邹城体育馆、兖矿集团游泳跳水馆、微山湖水上运动项目基地等,已达到举办单项大型赛事要求。占地1200亩、投资15亿元的市体育中心正在紧张施工,其中拥有4万座席的体育场工程今年建成投入使用;6000座席的综合体育馆、2500座席的游泳跳水馆以及射击射箭馆、北湖水上项目基地已进入施工阶段,2012年底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按照省运会项目设置,所有县市区的体育场馆改造、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现已相继开工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市体育中心,具备承办全省综合性赛事和国际国内单项赛事的能力;每个县(市、区)建成体育中心,具备承办全市综合性赛事和省单项赛事的能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全民健身设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省运会对群众体育运动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记者了解到,省运会比赛项目大部分都是群众体育运动,这些项目的举办,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长年在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的刘师傅一直关注着省运会。他说,通过举办省运会,能调动市民健身的积极性。
搭一个圆梦的舞台 展现孔孟之乡的风采
大型赛事的举办将增强市民的城市自豪感,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济宁市民的素质。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省运会在济宁举办,这是一次我们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风采的展示。这就要求我们普通市民用具体行动支持省运会。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窗口的意识;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以强健的体魄、满腔的热情支持、服务省运会。自觉遵守各项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革除有悖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污染环境的不文明现象,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市民,做一个讲诚信重礼仪的市民,做一个有道德扬正气的市民,以实际行动塑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明市民新形象。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作为窗口行业工作人员,我得好好的练习一下普通话,到时候全省各地都聚集到咱济宁来,咱出租车司机虽然无官无职,可咱是东道主呀,我从现在就要好好的练习普通话,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为外地游客服务好。
价值已远超越体育本身
省运会在我市举办,价值已远超越体育本身。当今社会,体育具有多元带动效应和综合社会价值,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其意义远远超出体育赛事本身。正如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所说,“济宁之所以积极申办二十三届省运会,其着眼点一方面是为全省体育事业作贡献,另一方面是看中了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举办省运会,这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济宁830万人民的热切企盼,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山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当前,济宁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十二五”规划即将起航,承办二十三届省运会必将为我市“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带来新机遇、新动力。通过承办省运会,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时俱进、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将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美化城市环境,有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将为我市带来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将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引起全省人民对济宁的关注,扩大济宁在省内外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内外环境。
精彩省运会,魅力新济宁。省运会的举办,既是对济宁综合实力的大检阅,也是济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济宁,一个闻名海内外的文化旅游名城、集“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城市,通过成功举办23届省运会,将再次增强了自身实力,加重城市品牌的砝码。以省运会的举办为契机,济宁赶超发展的步伐将更加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