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挥中心暨系列场馆建设的启动,标志着二十三届省运会筹办的序幕正式拉开。利用体育盛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十三届省运会的举办,将会对我市体育场馆建设,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4年,备受全省人民瞩目的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将在我市举办。这是我市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精彩圆满的运动会,为省运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全市83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期盼。同时,举办省运会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虽然省运会的影响和规模无法与奥运会和全运会相比,但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仍将会吸引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目光。那么,省运会第一次花落济宁,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再提升
八运会,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育场馆建设,共投入了56亿元人民币,新建改建了38个场馆。
十运会,让江苏体育设施建设由此大踏步前进了10年,为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运会,济南赛区的各全运场馆中,新建8个、改造1个,奥体中心6万座席的体育场和1万座席的体育馆以及各4000座席的游泳和网球馆,俨然成为济南新的城市标志。
山东省第21届运动会,使烟台的体育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消灭了因缺乏大型体育设施而给该市带来的尴尬。体育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山东第一个集体育竞技、旅游、健身、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具有体育旅游特点的全国一流景区公园。
……
事实证明,利用体育盛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毋庸置疑,二十三届省运会的举办,将会对我市体育场馆建设,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为承办此次省运会,我市将在全市12个县市区安排28个场馆。其中,将利用现有场馆4个,新建场馆14个,维修改造10个。根据省运会所设项目的比赛和训练要求,这些比赛训练场馆的建设和维修改造升级,将于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
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拥有市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网羽馆,市体育训练中心的小松柔道馆,兖州市、邹城市的体育馆,兖矿集团的游泳馆,微山县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北湖度假区赛艇、皮划艇的比赛场地,市区科苑会馆的游泳馆等各类体育设施。曲师大、济宁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驻济高校体育设施完备,都可安排赛事活动。在建的市文体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200亩,其中一期工程体育场占地405余亩,投资3.5亿元,能容纳35000名观众,将于2010年底前竣工;二期工程设计已经完成,高标准的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和射击射箭馆计划2013年底前竣工。兖州市、汶上县等12个县(市、区)体育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拥有先进的篮球、排球、柔道、拳击、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足球等比赛设施、器材和设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董波在我市成功申办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庆祝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表示,要美化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记者得知,在省运会筹办期间,我市将围绕全力以赴服务省运会,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一方面,将加快城市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同步开展道路绿化亮化、生态景观等工程,确保城市容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将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改善市区道路两侧环境,全面推进建筑渣土、环境卫生、户外经营、市容道路整治等行动,重点整治铁路沿线、绕城高速沿线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确保重点部位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我们相信,到2014年省运会举办之际,一个个符合省运会技术标准、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精品工程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将展现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景观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新形象。
带来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巴塞罗那通过承办奥运会,如今已经成为当今欧洲第三大旅游度假城市;悉尼通过举办奥运会,已连续三年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城市”;北京奥运会对首都旅游业的带动也越来越明显。
济南市借全运东风,推动了旅游、金融、商贸、体育、通讯等产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山东省第21届运动会为烟台带来无限商机,吸引了企业届的广泛参与。
……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体育事业兼具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功效,具有多元带动作用和综合社会价值,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角色”越来越突出。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发展体育产业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无疑,二十三届省运会的举办,必将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并将有效刺激商贸、体育等相关产业实现新一轮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NextPage]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拼搏实干,日益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于省运会,我市将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原则,对省运会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开发,提高办赛市场程度,打造省运会品牌。通过借鉴资源,开发济宁市境外市场,最大程度地发挥全运会各种资源的优势;通过对省运会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整合,认真做好赞助招商、社会捐赠、特许商品和经营、门票销售和其他商业资源开发,全力提升省运会的品牌价值。
举办省运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远不仅于此。目前,我市体育产业与服务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体育产业规模不大、活力不足、结构单一,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大,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省运会的举办,将使我市体育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受益。省运会期间将有大量游客来我市观赛、旅游,必然带来衣、食、住、行、休闲、娱乐、购物等各类消费,这给我市的服务业带来巨大的客源和收益。除此之外,城市品牌的塑造,良好形象的树立,发展环境的改善,也都是省运会为我市带来的潜在效益。
借助省运会的东风,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同样,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市民精神面貌和文明形象大改观
十运会的举办,使得“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十运做贡献”在江苏深入人心,不仅城市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市民们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有了大的改观。
济南承办十一届全运会,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
每次体育盛会的举办,让市民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同时,可以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灵、磨练坚强意志、增进团结友爱,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为建设文明城市提供强大动力,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第二十三届省运会在我市举办,也势必将增强我市人民的自豪感,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的素质。
当前,我市“体育热”正在蓬勃兴起,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意识越来越自觉、愿望越来越强烈、需求越来越迫切,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兴起,群众体育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越来越多。而体育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将随着省运会的举办更好地融入到市民的生产生活之中,激发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志存高远,跨越发展,无坚不摧。
市民李红在得知省运会花落济宁后,十分激动,表示要用行动支持省运会,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窗口的意识。她呼吁市民要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以强健的体魄、满腔的热情支持、服务省运会。她号召大家要争做文明市民。广泛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自觉遵守各项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革除有悖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污染环境的不文明现象,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市民,做一个讲诚信重礼仪的市民,做一个有道德扬正气的市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相信,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通过省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市830万人民一定会以实际行动为省运会作贡献,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塑造“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明市民新形象,为全省、全国人民展现出孔孟之乡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省运会的举办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通过承办省运会,将会进一步增强我市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将会有力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将会为我市带来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将会有效提高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正如张振川市长在我市成功申办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庆祝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所讲的,省运会“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塑造和提升现代城市形象,深化我市与各兄弟市的友谊合作,扩大济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上下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部热情,把二十三届省运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历史上最成功的省级运动会。
第二十三届省运会筹办的序幕已经拉开,第二十三届省运会开始向我们走来,她给孔孟之乡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变化将是史无前例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对此,我们十分向往,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