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城市地名规划》日前已经编制完成,23日,济宁市文化广场和全民健身广场上举行了地名规划展,太白楼路东西两侧横跨洸府河与梁济运河的两座在建大桥拟命名为“太白大桥”和“济州大桥”,北湖生态新城和任城新区的26条道路也有了拟用名称,这些名称对外公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新名怎么取出来的?
命名注重突出本地特色
近年来,济宁市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涌现一大批新地名,为加强地名的规范化管理,济宁以城市建设规划为蓝本,以尊重历史、照顾习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反映特色,好找好记为原则,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地名规划》。
据介绍,本次对新地名的编制注重突出本地特点,反映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等区域特征,同时注意整体与局部相协调,济宁的许多地名是以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宗教等为特点的,新规划的地名与全市的地名相协调,并与城市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反映城市建设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发展意图,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各类实体的分布、结构、景观相吻合。
此外,老城区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予更改。新区地名坚持开拓创新,突出新区区域特色。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地名命名的有关规定,济宁城区的地名不用全国的名山大川、行政区划和大城市的名称命名,不用时代性过强、政治色彩过浓或口号式的词语命名,不用含有外国地名、人名和外来语的企业名称命名。依此编制的济宁高新区地名规划、北湖生态新城地名规划和任城新区地名规划已征求过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意见,现向社会公示,市民可拨打2253941或者发送邮件至jnsdmb5840@sina.com提供宝贵意见。
公示效果如何?
市民热情高,新桥名获认可
“ 这些名字起得很好,有 济宁的特色,叫起来也顺口,特别是两座大桥的名字,很响亮!”正在观看济宁市地名规划展览的市民赵先生对记者说,自从上次征集大桥名称时,他就一直在关注,现在拟定的名字他很喜欢。23日上午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很多市民在这里驻足观看展板,一边看一边和身边的人讨论,“济州大桥这名字多大气,一看就是咱济宁的桥。”“那座桥就应该叫太白大桥,与太白楼路相连,而且又和太白楼相对应,很有意义”……
济宁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培安介绍,自去年12月初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济宁城区两座大型桥梁名称以来,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积极响应,截止到2009年12月26日下午,收到电子邮件59份、信函28份,电话18个,接待来访12人,共收集到105份征集建议。这些建议中有一部分来自济宁本地市民,还有的来自内蒙古、广东、广西、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征名之初,我们将东面跨越洸府河的桥梁拟定名为望仙大桥,将西面跨越梁济运河的大桥命名为麟渡大桥,后来根据市民提供的意见委员会讨论后,分别改为太白大桥和济州大桥。”张培安主任告诉记者,大桥的名字经过了多次推敲和讨论,也几次更名,“麟渡大桥”的构思来源于“麟渡秋帆”,是济宁古代八景之一,而大桥直通嘉祥县,嘉祥的麒麟传说录入了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祥县的名字也是来源于麒麟,所以取名为麟渡大桥。“望仙大桥”和“太白大桥”的构思都来源于诗仙李白,而“太白大桥”更直观,也更好找好记。
相关链接
??两桥梁取名来源
济州大桥即太白楼西路与梁济运河在建大桥,公元1150年,济宁设济州,以流淌于我国中原地区的大河——济水而得名,后济州演变为济宁,取此名以便于突出济宁历史文化的深厚感。
太白大桥即太白楼东路与洸府河在建大桥,因本桥位于太白楼东路,且李白在济宁寓居23年,命名此名与李白在济宁留下的地名遗迹如太白楼、南池、青莲胡同、浣笔泉形成一个地名群,产生文化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