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护泰山石刻,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山西、四川等不同省市的8位石刻保护专家来到泰安,专家对泰山石刻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后发现,少数石刻存在片状剥落、自然风化以及雨水侵蚀等病害现象,建议编制《泰山石刻保护总体规划》。
19日—21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荣大为、杨朝权,北京故宫博物院陆寿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究院黄继中,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马家郁,西安文物保护中心齐扬,广州白云文物保护中心马振华、梁义等8位国内著名石刻保护专家先后对泰山经石峪石刻、岱庙石质文物和唐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经过论证,专家们肯定了泰山管委会对泰山石刻的保护,但同时发现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泰山石刻存在着片状剥落、自然风化以及雨水侵蚀等病害现象。针对泰山石刻存在的病害现象,专家建议,尽快聘请具有国家资质的相关单位,对受损石刻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尽快逐级上报、审批,并组织实施。在石刻的保护过程中,抢救性保护与日常维护应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石刻的技术性研究,为科学保护好泰山石刻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泰山石刻分布地域广,遍布泰山上下;数量庞大,达1565处;时间跨度长,自秦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各个时代基本都有;形制多样,包括碑碣、石阙、墓志铭、经幢、摩崖石刻、画像石、石刻造像等;书体丰富,篆、行、楷、草、隶等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