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贯通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她,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枢纽工程;她,是一个城市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她,涉及到城市居民生活幸福的程度。没有一个城市不重视她;没有一个日子,她能停下脚步。她,就是城市公交。
沧海桑田。从1970年济宁开通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到现在的38条线路,从当初的3辆公交车到现在的900多辆公交车,济宁公共汽车公司4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城市框架拉开、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对公交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致力于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公交体系,济宁大公交正在提速。
谱写公交新篇章
人们清楚的记得,今年春节前夕,济宁遭遇了一场大雪,私家车停驶、许多出租车“歇业”、自行车无法上路。这时,公交车成了在寒风中上下班人们唯一的期待和选择。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体会到了公交优先战略带来的种种便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加快建设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运线路,增加营运车辆,提高服务质量等举措,推动济宁公交事业的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最近两年,是济宁公交发展史上资金投入量最大、车辆线路增加最多、场站设施发展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惠及群众最广泛的时期。
“公交发展,场站为先”。公交场站是城市重点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证。作为2009年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分别在济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规划建设了4处、占地250余亩土地的公交停车场、洗车场,从而彻底扭转了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局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制约公交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使济宁公交公司的土地拥有量和停车场建设规模一跃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加快车辆更新步伐,在2008年更新120多部车的基础上,2009年又投资近3000万元,购置100辆新型大容量环保公交车,包括2辆双层公交车和1辆18米BRT公交车,大幅提升公交运营能力。公交车辆实现了由普通载客功能向大容量、环保型、高档次的转变,新增的车辆已达到欧洲Ⅲ排放标准,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行驶在大街上,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更成为济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公司全部运营车辆都已纳入GPS智能调度系统,切实保障了生产的有序、有效运营。行车平均间隔达到5至7分钟,市民工作、生活、休闲出行方便,服务功能彰显。
破解难题求跨越
城市的发展呼唤大公交快速发展。人们看到,尽管我市不断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新建、扩建、改造了不少环城和市内道路,城市道路多了也宽了,但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还是很突出。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市公交快速发展的问题和因素有哪些呢?
没有系统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公交线路及设施配置、场站建设和空间布局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严重影响公交优先发展。
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负担日益严重。公益性、低票价,以及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学生等群体实施免费和优惠乘车政策,由于财政补贴支持不足,成为企业很大的经济负担,累年积欠影响了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增、更新公交车辆所需的资金缺口太大。近两年虽然增加了车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陈旧、老化或接近报废的车辆,车况和安全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
公交一体化,如何实现城市各种公交资源的整合,如何让城市周边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互相衔接,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协同发展的局面,难题待解。
公交是城市的流动窗口。相信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公交的发展速度也会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将“公交优先”落到实处,才能使济宁的公共交通真正快起来,让济宁的百姓得到便利和实惠。
为济宁大公交建言献策
建立济宁大公交格局,在市民那里反应如何呢?记者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意见和建议,很快得到响应。
建议一:大投入。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发展要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对城市综合换乘枢纽、公共交通停车场站以及政府确定的公共交通建设项目、车辆更新等,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
建议二:增补贴。公交是公共服务产品,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学生等群体实施免费和优惠乘车政策,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不能让这种责任成为企业的经济负担。要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补贴制度和公共财政补偿机制,对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应给予补贴,对公交企业因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应给予经济补偿。实行成本规制管理,建立补贴机制,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并给予适当补贴。
建议三:稳队伍。建立公交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保持公交职工队伍的稳定。形成政府和企业善待公交职工,公交职工善待乘客和市民的良好氛围。
建议四:低票价。坚持公交的公益性、普惠性,实行低票价,既吸引市民出行首选公交车,又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议五:重规划。城市建设应优先规划公共交通,并前瞻性地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目前,应增加线路、增设场站、延长时间,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尽快形成公交出行查询系统、运行显示系统、运营调度系统等,使其在短时间内形成运营能力,提高运营质量。
建议六:强枢纽。城市公交枢纽站是城乡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要合理规划公交枢纽站建设,符合条件的地点要建立换乘枢纽中心,实现公交车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公交营运服务效率。
建议七:优服务。实现公交规范化服务,深化社会服务承诺,贯彻优质服务操作规范,确保车辆整洁舒适,文明礼貌驾驶,热情服务乘客。加强营运安全管理,确保车辆设施齐全完好、性能安全地投入运行。把公交事业办成“发展优先、品质优秀、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城市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