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至28日,由新华社山东分社、中国水利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大众网等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新闻记者采访团一行,在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的率领下,对我市内河航运建设发展进行了集中采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出席座谈会并介绍了我市内河航运发展情况,副市长周洪陪同,市政府秘书长蒙建华参加了座谈会。
张振川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记者采访团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在简要介绍了济宁作为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所独具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资源优势后,张振川说,济宁是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最大的港城和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航运在济宁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日益突出的地位。目前,全市通航里程已达1100公里,其中京杭运河三级航道140公里,约占全省80%。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5000多万吨,拥有各类运输船舶1.1万余艘,运力、运量均占全省内河水路运输的70%以上。2009年,完成港口吞吐量4196万吨,航运从业人员20余万人,年社会总收入100亿元、上缴税费5亿元,航运货运量常年保持在当地铁路货运总量的3倍以上。港航业已成为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船舶制造、水上旅游、物资营销、短途运输、餐饮服务、临港工业及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河航运投入小、收益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经济转型的要求,符合环保的要求。作为目前运河通航河段最北端的城市,济宁发展内河航运,有着独特优势,面临难得机遇。张振川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济宁将把发展内河航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运河黄金水道为纽带,积极实施以河兴市战略,狠抓港口、航道、疏港道路、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完善以运河为骨干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构筑集约化、现代化、环保型港口群,加快推进“运河四带”建设,推动全市港航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市交通运输局、市航运局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企业代表和有关方面人员先后接受了各媒体记者采访。记者团一行还到我市森达美港进行了实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