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09年12月31日,孔孟之乡——济宁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圣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济宁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会见了前来参加签约仪式的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一行,并与杨卫一起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济宁中心揭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川,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副市长陈颖等一同会见并出席签约仪式。
孙守刚在会见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杨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历史上曾经是大运河沿线最繁荣的商埠码头。济宁境内拥有丰富的煤炭、电力、淡水等资源,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先后建成煤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目前,济宁正立足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打造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食品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着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产业,不断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正立足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浙江大学有着很强的研发能力和高超的人才培养水平,与济宁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合力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平台,为济宁培养更多的产业人才、创新人才、领军人才,使更多的技术成果在济宁转化,使更多的技术瓶颈得以解决,在携手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不断开创市校合作辉煌新篇章。
张振川在仪式上致辞,对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对济宁改革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与创新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在简要介绍了我市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张振川说,济宁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与浙江大学的交流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地间的沟通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当前,济宁正处于蓄势转型、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后危机时代发展先机,加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创转型发展和区域竞争新优势,因此,与浙江大学深化合作不仅条件具备、时机难得、环境良好,而且有着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他希望双方以此次市校合作协议签约为新起点,建立更加稳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济宁共建相关研发机构、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最新成果产业化项目,为济宁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吸引浙大高端人才来济宁创新创业,并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和产业调整振兴、城市开发建设及节能环保等专项规划的修订完善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他表示,济宁将积极加强与浙大有关方面的对接联系,认真落实协议条款,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济宁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要珍惜难得机遇,依托浙大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科研开发水平。他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市校双方的友谊将更加深厚,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合作层次与实效将进一步提升,也必将携手开创出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杨卫在会见和致辞中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简要介绍了浙大的有关情况后,杨卫希望双方要着眼长远,高水平谋划合作,共同挖掘合作领域,主动设计重大合作课题,不断提升合作层次;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济宁特色,以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务实合作,以平台建设推动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在整体框架协议基础上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沟通交流机制,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为市校合作提供有力保障。他相信,在市校双方的高度重视和紧密合作下,双方的合作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仪式上,播放了我市和浙江大学的宣传短片;通报了双方合作的有关情况;陈颖和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朱世强分别代表市政府、浙江大学签署了 《济宁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加强合作协议》;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经贸委和部分企业、学校的负责同志分别与浙江大学有关院所、教授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市政府秘书长蒙建华和市直有关部门、济宁高新区的负责同志等参加了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