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场瑞雪,把兖州打扮得分外妖娆。
在九州路东延铁路立交桥、西顺河路北延铁路立交桥、东御桥路北延铁路立交桥工程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犹如大力士挥舞着巨臂,一辆辆工程车来回穿梭……“我们计划用2至3年时间,集中实施包括桥梁工程、路网改造、水系畅通在内的7大类109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为兖州的产业发展搭建优质平台。”兖州人对此充满信心。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多年来,兖州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兖州的一张名片,但受铁路、泗河、河道、高速公路的长期制约,再加上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城市化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兖州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兖州,不到27平方公里老城区,却居住着近26万人,城区交通拥挤、河道不畅,市政公用设施不足,大量棚户区急需改造。兖州已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兖工作的外国专家近百人,却没有合适的生活、休闲、学习以及研发服务的高档场所,经济园区没有足够的路网、电力、管网等公共配套设施,承载聚集项目能力弱。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兖州组织六个班子全体成员和镇街部门的负责同志远赴南方发达地区学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项工程”作为打破“瓶颈”的突破口。
“优美的城市环境、完善的城市功能、舒适的居住环境,能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兖州市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兖州决定通过三年的努力,确保26家重点工业企业总体销售收入过千亿,再引进6家世界500强企业,打造造纸、橡胶、机械、食品、农机、精细化工六大过百亿或200亿产业园。百项工程就是围绕这一目标来搭建产业平台的。”兖州确立了城乡统筹的 “大兖州”概念,重点在 “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打造 “森林城市、生态乡村、和谐社区、文明市民”上求突破。在城区着力打造 “现代新城”、 “特色老城”、 “生态东城”三大板块,在农村将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5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合村并点不仅能让老百姓过上舒适的生活,还能为项目和城市建设腾出更多的土地。三个省级园区道路及电力、管网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将极大提高园区聚集资源要素和承载项目的能力,目前兖州工业园、经济开发区27条主干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正加紧实施建设。财富新天地、国际花园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档商务、居住和休闲场所的建设,将为国内外客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工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和发展。“百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助推工业经济发展,还能为三产服务业发展搭建宽阔的舞台。兖州为古九州之一,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很多宗教古迹仍然留存。去年,兴隆塔地宫又出土了众多珍贵佛教圣物,为兖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兖州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文化旅游来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兖州经济产业素质。他们将兴建兴隆文化园、协和广场等一批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恢复再现九州古城风貌,育塑兖州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至3年内,建成引进准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特色餐饮项目10个、特色商业街区6个、大物流园区4个。争取三至五年内吸引100万人次的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