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济宁市中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近日,我们对中区和谐社区建设进行了探访。
和谐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干净的甬道、 绿绿的草 地、高大的树木、享受阳光浴的老人、追逐嬉戏的孩子、轻声交谈的邻里,这是济阳大街社区济安小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说起社区的变化,在济阳大街社区住的鲍玉荣老人话匣子就打开了,她说:“我们社区里的文体活动非常好,有老年合唱,每周两次,很多人参加。在社区里住着很方便,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打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就来了,能修的就给修了,修不了的就帮忙出主意。再有我们社区现在特安全。”
说到邻里关系,张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她经常来不及接孩子,都是邻居帮忙接。有时候工作走不开,回不了家,孩子就在邻居家吃饭,“我们家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在济阳大街社区,记者发现居民们的心情分外舒坦。因为他们发现,社区工作人员越来越频繁地为大家跑前跑后,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漂亮,办事越来越方便。
公仆进社区社区更和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不久的一个凌晨,79岁的郝大娘心脑血管病发作,感到极不舒服,子女不在身边。危急时刻,老人想起了社区刚刚给她安上的“一键通”。于是她立即按通了“一键通”上的急救红键。服务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听到警报响后,立即确定具体位置,并马上通知120急救中心及老人子女。老人被迅速送到市心脑血管病医院,经抢救,很快脱离了危险。老人的子女逢人便讲,是部门进社区救了其母亲的命。在武胜桥社区,许多居民因部门进社区活动而得到帮助。
如何为这些城市里的居民提供更贴心、更便捷、更满意的服务,一直是济宁市中区领导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他们按照“化整为零”的要求,组织具有社区服务职能的部门和街道工作人员深入到社区,通过规范、公示服务内容、程序、时限等,实现行政服务透明化、效率化、人性化,打造公开、高效、透明政务服务平台。
社区里的热心人
在武胜桥社区不到20平米的爱心慈善超市,超市里除了各种冬衣外,米、面、油、洗衣粉、洗洁精、卷纸等食品和日用品一应俱全。
引起记者注意的则是,该社区挂在超市外墙上面的一个“爱心需求榜”。记者看到,在需求一栏中登记11月2日,一位赵大爷需要一部电话机,在捐助一栏中,11月4日,就有好心人捐了一部电话,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将电话转给了赵大爷。“你可能不了解远处的人和他们的事情,但是你有很多途径感知到一个社区里其他人的艰难与疾苦,你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向他们伸出援手。”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爱心需求榜设置以来,已为4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温暖。
据介绍,慈善部门在社区建立慈善超市,切实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在安老、扶孤、帮残、助学、济困、救灾中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