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习总书记站在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9月1日,济州古城与运河文化研讨会举行,来自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济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济州古城”建言献策。
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陵,从充分认识济州古城建设的重要意义,打造建设济州古城要挖掘运河文化的深邃内涵,凝心聚力、借势发力、竭尽全力建设好济州古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他认为,济州古城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保护、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济州古城的打造,既有造福济宁人民的现实意义,又有惠及子孙后代的历史意义。
对城市的扩容与美容
打造济州古城,是对济宁城市的扩容与美容。长期以来,运河之都济宁没有体现出旅游城市的特色。虽然景点很多,但都分布各处,比较零散,并且大都已经消失。济宁除了最近几年打造的小北湖,市区缺乏旅游亮点。建设济州古城,不仅是对老济宁城区的扩容,更是对济宁城区一次永久性的美容,是对济宁经济的拉动,是济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济州古城建成后,将会增加几万人就业机会,作为济宁城区短板的旅游业将会兴旺起来。近几年,台儿庄古城在旅游旺季时,每天有一万多人游览。
取舍济宁文化元素
重建明清时期的济宁重要古建筑,是济州古城的关键节点。做好运河古城镇的保护与打造,是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济州古城的重要内容。
古运河漕运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促进了运河沿线商贸文化的繁荣。由于商贾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把各种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带到运河沿线,形成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各类建筑群体和古城、古镇,乃至古村、古街巷等极为丰富的建筑景观。由于天灾、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一些古城镇大都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其地理位置正处在京杭大运河的中间地段,其建筑风格兼容南北,必须认真查阅历史资料,在打造济州古城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使当年的建筑恢复原样,如运河总督河院署、县衙等建筑。
再现“任城八景”,是打造济州古城旅游亮点的重要环节。济宁的古八景,也就是“任城八景”。“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西苇渔歌”“获麟晚渡”,每处景点都有其美丽动听的历史故事,不知如今还有几处完好存在。既然是打造建设济州古城,就要考虑把任城八景置于济州古城之中,限于建筑面积的原因,也可以融入几处,关键是要把当年建筑的故事体现出来,才能引起游人的兴趣。
打造济州古城,除了重要官衙建筑、任城八景外,就是要合理选取济宁“顺口溜”中的文化元素。
一首济宁顺口溜,几乎囊括了古任城所有的五行八作的市井文化。这些文化元素,大部分都被掩映或者消失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中。打造济州古城,离不开这些文化元素,但如果都在打造的古城中体现出来,已不大可能。这就要聘请专家、学者以及当地老济宁、老学究,坐下来认真回顾,认真研究,尽可能找到当年的老照片,按图索骥,建设时尽可能恢复原样。
在这些“顺口溜”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太白楼、玉堂酱园、中药铺广育堂,安阜桥、草桥口、竹竿巷、汉石桥、篦子市街、听京剧、看马戏、运粮河、观澜桥、太和桥、玉带河、乾隆亭台阁、浣笔泉、墨华亭、普照寺、石灵塔、状元桥、魁星阁、关帝庙、天香阁、慈灯寺、吕公堂、碧霞元君奶奶阁、文庙阁、吕祖阁、城隍庙、玉皇庙、五龙宫、火神庙、卧佛寺、一品香等。
济宁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建设济州古城,打造的就是运河文化的牌子。济州古城的水系不仅要与大运河连接起来,而且要打造通往运河河道沿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济州古城打造成具有水运灵性的特色古城。做好运河水文章,可借鉴他山之石。台儿庄、聊城、淮安、扬州、苏州、嘉兴、杭州等古城,以及周庄、乌镇等古镇,可谓数不胜数。济州古城既然主打运河文化牌,就要把运河水文章做好。
打造大美济州古城
运河沿线城市虽然有南北建筑风格之分,但济宁地处南北结合部,其建筑风格兼容南北。在打造济州古城时,建筑样式要融合南北,建筑质量要立足高点,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力争打造百年甚至千年运河古城,确保济州古城成为一张闻名遐迩的名片。
城镇的亮点在特色、灵魂在文化、看点在景观、品味在故事。
在实施济州古城建设过程中,应首先确立建设定位,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在立足高点的同时,要突出济宁地方特色,明清时期的任城建筑史料,要认真学习、吸收,细心揣摩,心领神会。不仅设计者要清楚,施工者也要明白,这是必须要具备的硬功夫。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打造出地方特色的济州古城。质量是根本,特色是亮点。仿古建筑,仿古要像古。
在生态层面上,济州古城应体现出亲水、滨水的自然风情,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运河水文化应成为识别性和认知感的重要标志,以此形成济州古城建设亮点,一定要把运河文化的元素融入整个古城建筑之中。没有水,古城就缺乏灵气、缺乏生气,如何在古城中紧扣运河水文化,彰显运河文化的特点,打造生态水系,必须认真研究,认真设计,确保济州古城在水的滋润中焕发出古色古香的活力,吸引着八方宾客。
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发祥地,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皆出生于此,历史名人李白、杜甫等曾居住、游历于此,还有一大批治运衙署名臣驻留于此,能否在济州古城中建一处历史文化名人长廊,打造成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建设成为游客驻足观赏,汲取文化知识,学习古代圣贤的场所。
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新名片,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运河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自然资源富集,区域交通优越,文化旅游独具特色,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以来,在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确立了今后五年“一二五六”的目标思路和推进措施,开启了济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新征程。济宁市将进一步充分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研究谋划运河文化经济示范区建设,使济宁在大运河文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将启幕济宁旅游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