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据济宁新闻联播报道,在水泊梁山脚下,有两个比较大的村庄——后集村和张坊村,两个村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在弘扬乡贤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后集村位于梁山北麓,是一个有着6200多人的大村。明永乐年间,马氏、史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成立集市,又位于梁山之后,称为后集村。
马氏家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史上进行过多次修建。祠堂为清代四合院建筑,分为大门、正堂和东西厢房。祠堂内有碑刻10通,其中一通为建修碑,立于清同治四年;其余为马氏家族的分支谱碑,立于公元1925年。
清明节前,马氏家族的后人来到家祠,参观祠堂,了解祠堂的历史和族规族训。家祠文物保护员马克治对本家族的历史文化很有研究,能完整地背出族规族训。
后集村马氏后裔、家祠文物保护员马克治:“孝悌家庭顺,清忠国祚昌。礼恭交四海,仁义振三岗。富贵由勤捡,贫穷守本良。言行防过错,恩德要酬赏。正大传耕读,公平做嫁裳。烟花休入局,赌博莫从场。族党当亲睦,怨仇要解忘。奸谋身后报,苛刻眼前光。国法警心畏,阴功用力镶。一生惟谨慎,百事有馨香。”
张坊村位于梁山南麓,明朝初年建村,也是一个人口接近6000人的大村。张氏家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堂规模较大,为前后院结构。院内有多通石碑,记载着张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族规族训。
张坊村张氏后裔、家祠文物保护员 张远柱:“在我们族规方面,一个是教族人爱国爱家爱民爱家族,再一个家族要尊祖敬宗、和宗睦族,整个家族团结,使后世子孙事业有成。”
好族规族训带动形成了好的家风家训。后集村、张坊村虽然都是大村,又处在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但长期以来,两个村安定和谐,积极支持城市开发建设等县里各项事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