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孝谛,以树人伦,笃亲族 以树丹青。训子弟,以止恶为,睦相邻,以禁争诉,善读书……”
清明节期间,在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赵庙村,村民聚集在村口的家祠前,祭奠先人,重温家风家训。
村民徐丙运:“咱这个家训为了传承后代,做好人做好事,继承祖先遗志,为国家尽忠,为国家尽力。”
村民徐西斌:“坚持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训,教育我们下一代的孩子,应该必须要学习的。”
汶上县南站镇赵庙村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村里大多都是徐姓家族,这座有着600历史的家祠,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历史。
村民徐建华:“徐氏我们这一支现在统称汶上南岗徐氏,我们老祖来到这里是118世,在整理家谱的同时,我们搜集了徐姓有关的历史上的名人,我们在整理他们生平事迹的时候,把他们的名言名录,他们说过的一些话都在了我们家谱里面,就是警示我们的徐氏后人,一定要以老祖先们的这些点点滴滴名言名录,就是我们的家训,教育我们的后代成人成才,为国家为家庭为自己做贡献。”
家训里即有家族中世代先贤的家风传承,也有现代人的新理念,在这个数千字的家训里面,这些年又增加了不少新内容。
汶上县南站龙集村支部书记徐向雪:“写入新的家训就是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呢它是既省钱又省工,对每一家都觉得这是好事,所有说把它写入家训。”
家风正,则民风清。近年来,汶上县组织对家风家训进行挖掘整理,不仅恢复重修了大批民间家祠,还通过收集历代先贤、革命先辈对家庭教育的名言名句,以及不同时期先模人物以身作则正家风的先进事迹,建设了家风家训教育馆免费对外开放,清明节期间迎来一拨拨游客。
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建忠:“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鲜明气质,道德风范,和兴衰根源,我们利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纪念先贤,缅怀先烈,传承家风家训,目的是为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规,培训好家风,形成纯正的家风,清正的政风和优良的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