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1月14日,邹城市召开伏羲文化产业园、孟子研究院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汇报会,邹城市领导柳景武、杜庆节、姜永伟、田成柱、梁伟、秦晓东、高善东、吴婧和孟子研究院副院长袁汝旭等出席会议。
在听取中建设计集团公司关于伏羲文化产业园项目,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关于孟子研究院、市委党校、政德教育中心一体化规划项目的设计方案汇报后,与会人员就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案进行了交流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柳景武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邹城市紧紧抓住打造“文化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深化文化研究,推进文旅融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伏羲文化产业园、孟子研究院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更高水平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柳景武要求,伏羲文化产业园项目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坚持高标准设计,融合传统和现代建筑经典和邹城建筑元素,提高方案的前瞻性和特色性;要深挖伏羲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孟子研究院项目要统筹考虑研究院、党校、政德教育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研究、教育培训、互动体验、修学旅游、博物展示等功能,科学规划设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要妥善处理与周边景区、外围路网的关系,充分考虑孟子研究院、党校、政德教育的个性需求,实现功能布局与建筑形式的融合协调。项目设计单位要认真消化吸收意见和建议,抓紧完善方案。各有关部门、镇街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强化要素保障,主动靠上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规划设计步伐,力争尽早开工、快出成效。
附:
邹城郭里伏羲文化遗址概况
羲皇庙,又称伏羲庙、人祖庙、爷娘庙,还因集“儒、道、释”三家于一体,被称为“三僧庙”,位于邹城凫山西麓,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亭、榭、楼、阁规模庞大,结构严谨,气势恢弘,风格独特,多由石刻、木雕组成,雕刻艺术精美,惟妙惟肖;殿内神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堪称中国龙文化建筑宝库中的一颗“奇葩”,是鲁西南最大的祭祀伏羲的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唐、宋、元、明、清数次扩建修缮,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巍巍古庙与千年古树相掩映,晨钟暮鼓与淙淙清泉相唱和的人间仙境。到了清末民初,这里成了方圆数百里善男信女朝圣拜祖的圣地。1929年,被军阀梁冠英部放火焚毁,文革期间,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羲皇庙内碑刻较多,重要的有:后唐长兴二年(931 年) 重修碑、金明昌七年(1196 年)重修碑、元至大二年(1309 年)重修碑、明正统四年(1439 年)、重修碑、明历四十五年(1617年)重修碑等,以上碑刻均已遭破坏。
现存主要碑刻有:《重修伏羲献殿记因序历代帝王纪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龟跌蟠首,高大雄伟,现仍耸立在庙内;《创建三圣殿记碑》刻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杏祥碑》刻于清雍正年间;《玉上宫殿通宇碑》刻于清康熙年间,四楞方形,上有庑殿顶式碑首,下为须弥形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