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济宁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有了目标定位,明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9亿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6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市力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把济宁建成儒家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
在11日的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大会上,济宁市发布《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济宁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推动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坚持产业化、全域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创新、资产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品牌打造“四大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意见》中对济宁市的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制定了目标定位,到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9亿元,年均增长12.2%以上,占GDP比重达到4.46%;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6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3%;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
今后,济宁市将不断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并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通盘考虑有机衔接。同时,陆续实施演艺娱乐品牌提升工程、文化旅游商品价值延伸工程等文化旅游产业“十大工程”。
同时,抓住曲阜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加快规划建设步伐,争取进入国家战略。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尽快完成体验基地和世界儒学收藏中心项目,确保今年对外开放。实施鲁国故城国家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
另外,还将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大项目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扩大对外文化旅游贸易,加快文化济宁“走出去”步伐。实施“文化+”融合发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文化旅游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