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桃源人家,花街石巷民俗新村”一副对联引出一座村落,春暖花开时,花木扶疏,绿树成荫,花果飘香,一栋栋富有特色的石屋坐落于青山环抱的小山村中,尽显古朴优雅。一抹暖阳从石头堆砌的小院里洒过,老奶奶倚着院门剪着红纸、绣着荷包,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自然。在这里可以栖身田园人家,享受淳朴乡情、板桥石陌,这就是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
王家庄村位于泗张镇东北部,村子依山傍水,村屋随势造形、错落有致,俨然一座石头垒成的村落。凭借着“花街石巷,滨水而居”、诗画风景,王家庄村跻身“山东省公布第一批103个省级传统村落”之一。坚守着昔日的古朴与风范,在这里,品味着浓郁的民风民情,洗去都市的生活铅华,尽享回归自然的愉悦和洒脱。“圣地花海”农家小院就坐落在村中央,是一处专为游客打造的农家旅馆。2011年,王家庄村开始进行环境整治并发展农家乐时,村民王东看准了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开起了旅馆和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以前在济南打工,离家远,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钱,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创业创造了条件,现在已经发展了14个旅馆和1家餐馆。”王东说,经过改造,废弃的老院子成了旅馆和餐馆,逢旺季客房都会爆满,游玩、写生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农家乐就在今年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户”,家门口创业带来的满足感让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心里越来越舒坦。
王家庄的村支书司友侠说:“这些年村里村外变化很大,这得益于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政策。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家看到村里的旅游业搞得这么红火,年后都不想出去了,想在家开农家乐、搞旅游经营,我大力支持他们!我打算进一步规范经营治理,让大家都踊跃参与到民俗旅游中来,让大家都能在发展旅游业中得到实惠!”
推开一扇古朴的院门,小院的小凳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拿着一把老式的剪刀,把一张张红彤彤的纸,剪出一幅幅喜庆的艺术作品。她叫邵泽秀,正是由于像她一样的民间艺术家一辈辈的坚守,传统民俗在这个村子里扎下了根。
谈起为什么喜欢上剪纸这门传统的艺术,邵泽秀告诉记者,她出生于泗张镇的一个偏远山村。幼年家境贫寒,没上过学。小时候每次出去割牛草休息时,她就练习用手指在地上描绘花草。“小时候,看到村里有出嫁的闺女花车上都贴有好看的剪纸,回家就学着剪起来,见到邻居张大娘剪古鞋花剪纸,便偷偷地模仿起来。”
生着一双灵巧的手,邵泽秀十几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剪花姑娘。18岁,她已成为一位出类拔萃、技艺娴熟的剪纸能手。能剪出各种形象的花鸟鱼虫作品。走进邵泽秀的家,犹如走进了剪纸的世界,一幅幅做工精美的剪纸作品,把整个小屋都装扮得特别喜庆。她的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创作题材广泛,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如“牛郎织女”、“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等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作品,在她的手下活灵活现,让人看后爱不释手,红红的“福”字,大大的“祝寿图”,每一幅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都凝聚着老人对民间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随着王家庄民俗旅游村的开发,很多的外地游客也被她的剪纸作品深深吸引,都要买几张带回去做个纪念。“就是希望咱们传统的民间艺术不要被遗忘”,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使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是目前邵泽秀最大的心愿。
王家庄民俗村充分借助依山傍水的优美环境,在万亩生态桃园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原始村落和民俗资源,逐步打造出了“花街石巷,滨水而居”、“水伴路,花上街”的原始农家景观和氛围。目前,围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王家庄发展了特色民居接待典型户、民俗餐饮农家乐、采摘体验园、手工煎饼坊、剪纸人家、手工刺绣坊等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山青、水秀、花浓、果香、民俗、情暖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把环境塑造好是前提,提升农村经济才是根本落脚点。像王家庄一样,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市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目前全市36个乡镇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62个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同时,随着设施的完善、生态的提升,极大改善了农村投资环境,也吸引了一批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就业,美丽乡村的经济效益随着环境的改变开始日渐凸显。
记者感言身处王家庄村,你必须得慢下来,不是这里的时间过得慢,而是你已经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村中的古槐广场,与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老槐树下攀谈,吃着刚从树上摘下的甜杏,分享王家庄的变化,像坐上时光机,穿梭到了一个古朴闲雅的诗意年代。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到如今的度假胜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招揽四方游客的创业者,农村的结构形态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在悄然改变着。美丽乡村不仅停留在表面,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才是最终目的。济宁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了当下火热的乡村游,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走向农村,品味闲适,追溯乡情。“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希望和奇迹在这里发生。
泗水县泗张镇王家庄村。(郭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