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据济宁新闻联播报道,济宁市金乡县在传承非遗文化过程中,注重原生态保护,强化活态化传承,做实“一乡一戏”文章。如今,每周每个乡镇都有剧目上演,“听戏”已经融入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到金乡听戏”这一文化品牌也逐渐叫响。
金乡街道的四平调、司马镇的山东落子、马庙镇的山东琴书、胡集镇的坠子、高河街道的渔鼓、羊山镇的金乡花鼓戏……如今,金乡县每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图腾”。针对不同乡镇的特色,金乡县按照区域划分,开创性打造“一乡一艺”戏曲类非遗保护和传承工程。
金乡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红霞介绍说,所说的“一乡”,是金乡县辖区内9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一艺”指的是以戏曲曲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我们用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来塑造不同区域的戏曲特色,建立各镇街的文化地标,让辖区内老百姓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据了解,金乡县戏曲曲艺资源丰富,是山东省有名的“戏窝子”,保留下来的有金乡四平调、山东梆子、两夹弦、豫剧、柳子戏等戏种;还有山东落子、山东渔鼓、山东琴书、简板大鼓等近10多个曲种,其中一些曲种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金乡县立足于这些曲艺资源,常年开设具有县域特色的“文化免费开放服务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活起来” 等形式,叫响“到金乡听戏”的文化品牌。
据金乡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红霞介绍,“请进来”就是邀请县外曲艺名家来金乡献艺、指导;“走出去”就是打造并提升金乡戏曲曲艺名家、名段的演出水平,推介到更大的舞台进行展演、交流;“活起来”就是要与文化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独具金乡特色的“演艺文化”,让金乡戏曲、曲艺的保护传承活态化。
截至目前,金乡县约有500多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庄户剧团”、“农家戏班”,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不仅成为传承了非遗文化,而且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