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12月3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结束,邹城市申报的民间音乐“软弓京胡”、民俗“峄山会”两个项目成功入选。
软弓京胡原名“胡琴”,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作为齐鲁大地乐坛上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已成为研究戏剧与民族器乐发展演变的“活化石”,对戏剧的发展及器乐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软弓京胡音色高亢尖细、饱满亮丽,传统演奏曲目有《百鸟朝凤》、《哭长城》、《欢乐农村》等,有时亦为传统戏剧或山东琴书等伴奏。
峄山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一般延续三至七天,自后汉时期就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邹城一带重要的民俗活动,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届时近者周围诸县,远者附近各省都有群众前来赶会,人数少则数万,多则达一二十万。
截至目前,邹城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05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个,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