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10月22日上午,济宁市文物局召开萧王庄墓群保护规划论证会,就萧王庄墓群的保护规划进行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论证。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市纪委第五纪检组副组长谭旭东出席会议,市文物局副局长杨义堂主持会议,参会人员为市、区规划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任城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
负责制定萧王庄墓群规划的专家首先就规划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文物概况,现状评估和规划措施等。接着市、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整个规划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与负责规划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杨局长也从文物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要求。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做了总结性发言,再次强调了萧王庄墓群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督促工作尽快完成。与会各方就萧王庄墓群保护规划达成了共识,认为萧王庄墓群保护规划应该与济宁市的城市规划相统一,与市旅游规划、文化产业规划相结合,充分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济宁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萧王庄墓群(东汉任城王墓群)
萧王庄墓群位于济宁城北3公里的萧王庄村附近,是东汉任城国王及其配偶的陵寝。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4座,其余均被夷为平地。
由于一号墓遭盗掘破坏严重,1992–1994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维修保护,就地开放。墓葬座北向南,为砖室券顶墓。墓室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题凑石墙等部分构成。墓道在墓室南部,其中后部东西两侧各设一耳室,为“外藏”厨、厩库。墓门为两道墙封堵,门内甬道通前室。前室为横长方形的厅堂,后室近似方形为“正寝”,中设大棺床。回廊四面绕于前后室,象征“便房”。回廊外侧为题凑石墙,象征“黄肠题凑”。其形制结构基本符合汉代皇帝、诸侯王的墓葬制度。本墓以题凑石墙作外框,把整个砖室包围在一个偌大的石屋里。建筑颇具特点,十分考究。
一号墓早年被盗,出土文物131件,其中3件玉器为一级文物。该墓重大的考古发现是,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仅内面可观睹的刻石就有782块,为目前全国汉墓考古资料所仅见。据墓葬形制、出土物特点和铭刻地名分析,该墓年代在东汉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刘尚为东平宪王刘苍之次子、光武帝刘秀之孙,就封于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于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在位18年。
消王庄墓群是分布集中、保存较好的一处东汉诸侯王陵寝。已发掘的一号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题刻众多,是目前全国少见的一座东汉诸侯王石材题凑墓,也是目前全国出土石刻文字最多的一座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任城王陵
墓道
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