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是大禹治九水之一,孕育了孔孟文化,串联起济宁都市区与各生态大区,泗河流域是我市提升城市实力、彰显环境品质的重要抓手。济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泗河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济宁市水利局和济宁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泗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2014-2030年)》,作为实施泗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空间利用的指导性文件。
泗河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保护着济宁200万人口与212万亩耕地的生态安全,拥有丰富原生态景观资源,体现济宁文化发展脉络,是济宁市的生态之脊、文化之脉、成长之轴、活力之源。
规划在认识泗河价值基础上,明确了“安澜泗河、生态泗河、和谐泗河、体验泗河、美丽泗河、文化泗河”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核心规划范围约535平方公里,重点提出了泗河保护与开发的实现路径和主要内容:“安澜泗河”主要通过水安全、水资源与水环境规划实现。水安全上,保留现状6座闸坝基础上,规划新建11座橡胶坝,改建5座闸坝;水资源上,明晰泗河水权,统筹水资源分配,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泗河的开发利用率逐步降低到60% 以内; 水环境上规划设定泗河环境容量,统筹布局城乡污水与环保设施。“生态泗河”主要通过分区、分段与分层生态保护实现。分区上,建构全流域综合生态格局,划定禁止建设区(面积占泗河流域20%)和限制建设区(面积占泗河流域52%);分段上,沿泗河划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保育与生态景观四类区段;分层上,划分常水位线、防洪堤线、生态控制线与规划控制线。“和谐泗河”主要通过城乡产业和谐发展与城乡居民点和谐共存实现。农业上,打造全流域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中的景观农业与休闲农业;工业上,提升传统产业,拓展高新产业;服务业上,培育养老养生、乡村度假、体育休闲、文化游览等多元旅游产业。“体验泗河”主要通过提升泗河交通可达性与策划丰富滨河活动实现。规划堤顶路采用14米标准断面,同时在城镇区段、上游区段等特殊区段采用不同断面灵活布局; 同时在河堤分离区段增加滨河慢行道,结合旗舰项目分段布局蓝道。“美丽泗河”主要通过“留、连、补、提、入”五大设计步骤打造美丽泗河。“文化泗河”主要通过将泗河景观带与滨河城、镇、村相结合,打造7大旗舰项目与11个功能节点实现。7个旗舰项目构成泗河上古文化、历史文化与都市文化三大文化区段,体现泗河文化发展脉络,并增加雷泽湖、泗水人家、苗馆水驿、寺台观澜、金庄湿地、梁公林、京台湿地、泗水秋兴、泗河湾湿地、太平湿地和石桥景胜11个功能节点。
在实施机制上,规划建议以泗河开发建设指挥部为行政主体,指导与管理各县市区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建设,同时规划制定《泗河治理条例与管制细则》等配套制度,作为指导泗河保护与利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