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近年来,邹城城前镇以“文化突围”战略为契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收集红色文化和整理民俗文化,完成了《城前镇旅游总体规划》、《蓝陵古城乡韵修建详细规划》和《红色生态园详细规划》,确立了以省道S244为主轴,重点打造北部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区、中部蓝陵桃花源风景区和南部越峰山水风景区的发展思路。
展现古城风采。该镇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境内现有蓝陵城遗址、祝其城遗址、城子窝遗址、三官庙、三官洞和冰清玉洁碑等重要古迹遗址。该镇坚持古城区新城区共同开发、相互促进和同步提升的城建理念,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先后对蓝陵城、祝其城和黄约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对“蓝陵文化”进行研究考证,成功注册了“蓝陵古城”、“蓝陵记忆”和“蓝陵乡韵”等商标。投资3000余万元对古镇区沿街商铺按照汉唐风格进行仿古式改造,安装仿古式路灯100余盏和仿古垃圾箱102个,并兴建了富有蓝陵特色的迎宾公园、蓝陵湿地和蓝陵公园等设施,形成了以“蓝陵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体系。
擦亮红色“名片”。该镇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全力建设以尼山区抗日教育基地为中心,集红色教育、生态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红色生态旅游基地。基地包括红色旅游区、战争游戏及户外运动区、旅游接待区的三大旅游区。其中红色旅游区包括烈士纪念馆、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展示馆、革命用品展览馆。2012年10月该镇被国家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中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释放民俗魅力。该镇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不断释放民俗魅力。建设了文化展览中心,集中展示农村缝春鸡和虎头鞋等传统手艺,推铁环和丢沙袋等民俗游戏,“三大碗”和农村大席等传统餐饮。挖掘整理姻缘树、老牛石、孔子归来石、灵泉湖和康王巡游等民间传说20余个。先后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首届蓝陵桃花会、生态农产品展销会和文化惠民三下乡等活动,打造了越峰古村落和蓝陵桃花源两个民俗文化片区,形成了以活动促文化和以文化增内涵的民俗文化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