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
抢抓重大历史机遇 开创科学发展新篇
马平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奋斗热情和干事创业精神。一年多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为动力,积极适应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作为,全市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区发挥优势、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活力、竞争力明显提升,在加快实现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当前,济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在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发展责任。
一、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扬帆起航正逢其时。对一个地方来说,机遇是发展的助推器,抓住用好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展就能跃上新台阶,事业就能打开新局面。济宁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工业基础,促进了经济繁荣和财政实力增加,同时也造成产业结构偏重、土地塌陷、生态环保压力大、发展空间受挤压等问题。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决定济宁前途的“命门”。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重大问题,长期不懈地探索资源开采鼎盛期主动转型的路子,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大环境不具备,转型发展中的重大制约瓶颈一直难以突破。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文化优势突出、地位独特,多年来我们围绕放大文化优势、做好文化文章、打响文化品牌作了不懈努力,但济宁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实力和济宁在全国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很不相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的文章还没有做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转型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方面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自加压力、激发动力,奋力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围绕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得到中央领导、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支持,不仅原有的“六大机遇”持续放大、加速转化,还创造了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破解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有了历史性契机。去年7月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对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等11部委批准我市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将从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生态建设进行支持和倾斜。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进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首批试点城市。省政府继2013年出台支持济宁转型发展的7条政策措施,去年又出台支持济宁可持续发展的6个方面的14条意见。最近国家和省层面正对我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问题,研究系统的支持扶持政策,力度之大、层次之高前所未有。可以说,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问题、煤炭压覆挤压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问题,现在有了从根本上解决的历史性机遇,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战略抓手。在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产业转型的路径、抓手和突破口,谁找到了就能先行一步,在产业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2013年投资20亿美元的美国惠普项目落户我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放大惠普聚集带动效应,甲骨文、中兴通讯、中科智造、软通动力、文思海辉、大唐高鸿一大批国际知名IT企业集群式落户,我市信息产业实现高端起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我市的重大信息产业项目亲自协调推动,最近省里正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支持我市建设山东省信息产业基地。这为我们加快实现产业的涅槃新生、加速改变资源型城市产业“底色”提供了战略抓手和有力支撑。文化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济宁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加强儒学研究与传播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当前中央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济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和省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去年教育部、国家汉办在曲阜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今年确定世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议在我市举办;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支持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我市有关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最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正研究在我市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儒家文化发源地这篇文章,过去主要是我们自己来做、由下向上推动,现在将纳入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来做,可以说受重视的程度、推动支持的力度都是空前的,这为我们最大限度发挥文化独特优势、打响济宁文化城市品牌、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这些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到国家部委协调推动,省直部门大力支持、倾力帮助。这些新的重大机遇在济宁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济宁的影响和作用是全局性的,不仅事关当前新常态下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还事关济宁的长远发展、永续发展,事关850万人民和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机遇千载难逢、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时代的垂青、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我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必须万分珍视、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认识到位、不能轻描淡写,必须抓住用好、主动作为,不能等待观望、坐失时机。济宁的事业是全市人民的事业,济宁的发展是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机遇面前没有局外人。当前,济宁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机遇,积极抢抓机遇,用好放大机遇,以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以务实苦干的过硬作风,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乘势而上、借势发力、用势作为,奋力开创济宁科学发展新篇章。
二、顺时而动应时而为,抓住机遇借势突破。抓住用好机遇,关键是坚持高站位、宽视野、高境界,用心研究谋划机遇转化的结合点、突破口和路线图,最大限度地发挥机遇的带动效应、助推效应,最大限度地把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和发展优势。
——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机遇,全力突破产业和城市发展。在产业发展上,用好省里支持我市建设山东省信息产业基地的机遇,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产业作为战略牵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一方面,加速膨胀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持续放大惠普、甲骨文效应,突出抓好重点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大学城、大数据区域交易中心、惠普国家级软件测试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对信息产业的吸纳聚集承载能力;把招大引强作为膨胀信息产业的主路径,围绕建链、补链、强链,不间断抓好信息产业招商,加快推进与美国微软、希捷、德国萨普和阿里巴巴、华为的合作,争取每年都落户一批知名IT企业,形成集群式聚集优势,加快把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全省全国新硅谷。另一方面,用信息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和“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10大优势产业,逐行业逐产业确定提升膨胀计划,筛选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和120家两化融合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实施总投资800亿元的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快由“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转变,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发展上,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我市采煤塌陷地治理释放出的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放大区划调整效应,坚持“中心突破、组团布局、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战略取向,以都市区融合发展为牵动,更宏大地展开城市发展布局,提速推进泗河全域开发、“三河六岸”改造提升、鲁南快速铁路、跨湖高速、济徐高速、新机场迁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展开大路网、大港航、大物流、大公交、大民航“五大建设”,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抓住文化大发展的机遇,打响济宁文化城市品牌。站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谋划济宁文化发展,努力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三篇文章。首善之区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指示要求,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广泛开展儒学进乡村活动,着力推进儒学大众化民俗化,培育彬彬有礼、崇德向善、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打造全省全国道德建设模范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在积极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系统策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全面启动文化招商,加快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有世界影响的儒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示范区。发挥济宁政德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加快推进干部政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做大教育培训产业,把济宁建成有全国影响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儒商培训基地、有国际影响的儒学研修基地。用好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这个平台,借助“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和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研究推动儒家文化更广更深走出去的路子,高水平承办世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议、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进一步提升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举办层次,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上担当更大责任、实现更大作为。
——抓住用好获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机遇,打造生态建设“济宁样板”。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坚持“绿化当模范、治水当示范、治气当先行”,以更大力度实施生态突破战略,以更高标准治水、治气、治污、增绿,完善“治用保防控”流域治污体系,确保流域水质稳定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战役”,持续增加蓝天白云天数;大规模开展城乡绿化会战工程,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全面实施采煤塌陷地系统治理,拓展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生态和基础设施水平,全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快建设天蓝气清、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济宁,努力在全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抓住用好系列重大历史机遇,让机遇加速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和民生成果,促进城乡群众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三、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用好机遇奋发作为。机遇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看我们的敏锐程度、认知水平、责任意识、工作作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等俗谚,讲的是机遇难得;农民种田,讲究不违农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抓住大好春光及时播种耕耘,就不会有日后的收成,讲的是机遇宝贵;机遇还具有“马太效应”,抓住一次机遇就可能形成机遇叠加的局面,失去一次机遇就可能错过多次发展有利时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济宁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发展空间广阔,前途光明美好。我们必须对济宁的事业负责,对济宁的长远发展负责,对850万人民的利益福祉负责,决不能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责任和使命。抓住用好机遇,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要求,努力建设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担当干事的干部队伍。每位干部都要牢记责任使命,以“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境界,保持干事的激情、进取的朝气,做到履职尽责、勤勉敬业,真正把应负的责任担起来,把承担的任务扛起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抓住用好机遇,必须积极主动作为。机遇稍纵即逝,切不可“醒得早、起得迟”或者“起五更、赶晚集”,否则就会贻误济宁发展、愧对济宁百姓。我们现在面临的系列机遇都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主动作为争来的、做工作做来的;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机遇,更离不开自觉主动、积极扎实的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机遇面前不迟疑、不含糊,主动工作、用心谋划,迅速跟进、快速落实、持续推动。抓住用好机遇,必须抓铁有痕强化落实。“欲当大任,须是笃实”。空言啖啖、坐而论道只能导致机遇旁落或错失。要准确把握机遇里面所蕴含的政策及支持范围、原则、方向和重点,分解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的具体行动方案,切实做到目标具体化、标准具体化、责任具体化。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落实,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一件一件抓推进,一天一天抓落实,一鼓作气、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苦干实干中抢占先机、增创优势、赢得主动。
灵秀丰饶的孔孟之乡,圣贤辈出,金声玉振,铸就了世代不息的历史荣耀;物华天宝的运河之都,机遇叠加,前景美好,激荡着再创伟业的时代豪情。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为指引,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主动作为,不懈努力奋斗,为加快实现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济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