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6月27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办,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承办的“孔子学堂”国学教育百校交流会在曲阜隆重举行。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建宁,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副理事长邢成湖,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徐国静,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加庚等专家学者及来自的全国12个省市区101所中小学校长等近两百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在研讨会上,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建宁、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加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大千分别以《德融数理、知行合一:现代中小学德育新模式探索》、《济宁市推进国学教育实践与思考》、《“一五一十”讲清楚:“孔子学堂”建设思考》为题目做了精彩演讲。


林建宁书记曾出版丛书《文明基因·孝诚爱》,该丛书包括《家庭美德·孝德》《学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三册。
在演讲中,他首先和大学生算了一笔从毕业到到父母去世时“回家的人生账”,让在场之人无不动容。这让我们不能不思考现行的教育是否应该从理念到模式都进行新的探索。然后从生活原点出发,提出能否将家庭、学校、社会公共场所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拉进课堂,使学生既坐在教室里,又置身于熟悉的场景之中;能否将数理化中某些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具体的人物,将试题中的内容转化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能否将孩子的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其置身于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之中,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将解题过程转换为探求人生真理的过程,使单纯的数理化教学鲜活生动起来,进而达到情理交融,触及心灵,润物无声。四个能否是实现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
最后提出了德融融数理、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德融数理,即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实现魂体交融,相依相存。知行合一,更加全面立体地感“知”德的内涵与表现,从而激发“行”的愿望和行为,进而达到知行合一。其逻辑演进过程为:由现象到数据,由数据到原理,由原理到情感。具体呈现为:①过目难忘:从原点出发,捕捉令人难忘的情景,切入情感教育→②心中有数:列举数据,深入剖析,引入理性思考→③学而习之:融入学科,解答试题,进入学习实践→④融会贯通:拓展视野,立体思维,实现认知升华。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构建德育教材新体例。

刘加庚副局长在发言中,全面介绍了近几年济宁市在中小学普及推广国学教育的总体情况。他认为无论是从教育现状和教育未来,全面推进国学教育在教育系统的推广迫在眉睫。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取得了五项工作成果:形成了“一校一导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网络,形成一个“校长抓、抓校长”的机制,国学教育经典联盟已经形成了一百处的规模,中小学已经开始形成诵读经典、争做君子的氛围,现在对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已经达成共识。
对于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一定要定好位、定好方向,防止走偏,要做到力度、热度和深度的结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要理解清楚,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做到“六个打破”,一是打破国学经典难学难懂的误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喝水、呼吸空气一样,要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二是打破一提开展国学教育就要配备专门教师的误区,倡导热爱国学的中小学教师人人可做国学导师;三是打破没有时间学习经典的误区,倡导挤时间学、见缝插针地学;四是打破学习国学经典复古的误区,倡导现代人学国学要坚持用现代的方式,要赋予它时代气息;五是打破为考试而学的误区,倡导以文化人、经典育人;六是打破一提国学教育就要编写教材的误区,提倡读原著、读原文,儒学经典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原著是它的茎,只有强根固本才能枝繁叶茂。

王大千理事长全面介绍了近一年多以来“孔子学堂”的建设情况以及未来规划。他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孔子学堂”创办的初衷,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现代病,儒家思想文化日用而不知且常常被极力地否定与贬低,乡村中乡贤文化消失了、祠堂没有了。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在其位谋其政”,因此首先必须要给儒家文化找一个物质上可以存放的地方。中国人讲究“入室登堂”,学堂、祠堂、庙堂、堂堂正正,“堂”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有仪式感的地方,所以成立了“孔子学堂”。并且正在积极推动各个中小学校都安放孔子像,孔子是一个由凡入圣的思想家,他代表了一个高度、一个符号,孩子们在孔子面带微笑的注视下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长相”。
办好孔子学堂,需要制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氛围,需要有生活情景。开笔礼、志学礼、成人礼等在中国传统中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形式,“礼”的庄重仪式感能让现代人更有现场感和融入感。“君子修礼以立志”,通过孔子学堂的“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活动,引导青少年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君子。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引领、贯穿、结合、融入几个环节,即办好孔子学堂要文化领航,活动贯穿,结合生活实际,融入现代气息。“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要真正建设好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必须认真学习继承孔子思想儒家文化。
当前,国学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国学教育工作,“孔子学堂”国学教育百校交流会回应了人们的关切,各校也交流了自己的做法与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