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济宁市泗水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圣水峪乡是全县12个乡镇中最贫穷的地方,那时的圣水峪乡交通极其闭塞,村民生活极度贫困。2004年,在《民建中央关于加强扶贫工作的意见》相关精神的号召下,在民建山东省委、中共济宁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民建济宁市委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把圣水峪乡确定为扶贫联系点。帮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举措便是修建了“民建路”和“民建桥”,它们历史地改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连通了乡村与外面的世界,更连通了老百姓和民建人的心。
十年前民建省市委捐建的泗水民建蓝翔桥、民建路
2005年,山东省人大副主任、民建省委主委墨文川及济宁市领导为泗水帮扶村民建路揭牌
十年前,济宁民建任城支部成员参观民建路
时光荏苒,
“重漆时的每一笔仿佛都在唤醒过去的记忆。”市委会副主委周中稳在民建机关已工作24年,可谓是“老民建人”了,十年前他曾全程参与对圣水峪乡的帮扶工作。这次活动中,他一边用刷子蘸着油漆,一边动情的说:“这每涂一笔就像是在回忆十年前的事情啊。”记得十年前在“民建路”通车仪式上,一位年近八旬的村民,只出过一次村(到乡驻地),面对笔直平坦的公路,他拉住一位乡领导的手不放,眼里滚着泪嘴里不停地说:“共产党又回来啦!这就是当年打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的共产党啊!”一句来自村民朴实的话语,却不仅仅道出当地群众的感激之情,更道出民建始终如一与共产党同心同德服务为民的优良作风。今年,民建成立已70春秋,这七十载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岁月里,每一个民建人始终怀揣优良传统,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圣水峪乡的“民建路”只有十年,但民建人却已经在“民建路”上走了七十年,而且一定会坚定不渝的走下去。犹记十年前圣水峪乡的老百姓们称赞“民建路”是一条“致富路”、“幸福路”,相信在今后漫长岁月中,民建人依然会在“民建路”上为老百姓铺就更多的“致富路”、“幸福路”!
十年后,济宁民建任城支部主任郑长建重漆民建桥字碑
十年后,济宁民建任城支部会员重漆民建路字碑
“踏上民建桥,一头看过去,一头通明天。”重漆标牌后大家似乎还不尽兴,与村民们攀谈着一起踏上了“民建桥”。这座六孔桥是十年前民建省委协调民建会员、济南蓝翔技校校长荣兰祥捐款25万元修建而成的。没修这座桥的时候,一到雨季,这个地方水深及腰,给孩子上学、农资购销、农产品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民建桥”的修建让圣水峪乡在阴雨天仿佛也有了温度和阳光。当看到一群孩子蹦蹦跳跳的从桥上跑过,民建任城支部主任郑长建亲切的问孩子们在哪里上学,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在圣水峪中心小学,郑长建主任激动地说:“那不是我们民建会员帮助建设的学校么!”十年前,圣水峪乡中心小学由于年久失修,急需改造,为彻底改变办学条件,在民建省委的大力支持和民建会员的积极响应下,市委会在拆除原教办用房的基础上,新建了功能齐全、六室配套的教学楼,彻底改善了教职工办公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十年来,民建会员一直没有停止捐资助学的脚步:民建会员杨峰投资100万元建设“民建恒之久思源小学”、“省民建优秀会员”于安玲坚持资助10多个农村困难学生上学等等,还有一大批会员,都在不断立足自身岗位,用不同形式投身助学热潮。想到这里,民建会员们都无比骄傲的扶桥感慨:“咱们这个民建桥真是一头连着光荣的过去,一头接着美好的明天啊!”
重漆“民建桥”再寻“民建路”,让每个民建人都因往昔的光荣传统更加坚定信念,大家坚信,下个十年,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