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3月23-24日,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暨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现场会议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表彰2012-2014周期新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启动新一轮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第27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曲阜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会上,曲阜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胜作了《敢为人先 众志成城 锲而不舍 追求极致 全力建设幸福生态宜居新曲阜》的典型发言。
近年来,孔子故里曲阜市坚持“百姓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民生优先”的财政投向,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时时处处发扬“敢为人先、众志成城、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精神,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和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精心谋划翻修了200余条道路,实施了泗河、小沂河等调水工程和截污导流工程,改造建设了3个集贸市场、7个便民市场,高标准配套环卫基础设施。在城市管理方面,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设,探索实行“城市管理一站式服务”,一个热线电话、一个服务窗口、一套服务流程,工程建设做到一步到位,避免了“拉链式”重复施工。在治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时,坚持将宣传教育放在第一位,遵循“严管重罚出文明”原则,实现了正面教育引导与严管重罚的双向推进、有力互补。
“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为曲阜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显著提升了干部的执行力,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2012年至2014年,曲阜连续3年获得济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2013年、2014年,曲阜群众满意度工作连续2年蝉联济宁市第一。(兰玉杰 胡翔)
曲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实干兴邦,无限荣光。曲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三年创卫事,一年半攻坚,实现64万曲阜人民多年的夙愿,创造出曲阜前行的崭新速度,焕发出世界文化名城的古韵新貌。
2014年底,曲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成为鲁西南首个县级国家卫生城市。
2015年3月23日,作为唯一县级市代表,曲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胜,在国家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介绍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经验。
创卫告捷,思之良多。创卫之路充满艰辛,更让曲阜人民充满自豪,同时尤为珍惜成功的来之不易。曲阜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创卫视为践行“百姓至上”理念的民生工程、当作检验政府高效运作的试金石;压力之下各级各部门深孚众望勇于担当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坚决响应、积极拥戴、全身心投入,共同演绎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人抬柴火焰高,与科学、统筹的壮观、美丽、和谐、交响、奋进活剧。其汗水与智慧凝结而成的“敢为人先众志成城 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创卫精神,为新常态下的曲阜持续健康发展再添宝贵精神财富。
创城——“百姓至上”理念的坚实践行“水果,新鲜水果嘞,要不要来点?”在曲阜创卫工作推进中新改建的西关市场,个体经营户孔德华正忙着招呼过往的顾客,搬进新市场的他一想到不用再过“夏天扛大伞、冬天吹西北风”的“游击战”生活,做起生意来就觉得特来劲,特有奔头。
孔德华的水果摊所在的西关市场,正是曲阜创卫工程中新建的四大市场之一。“当时听说要建新市场,真以为是在说笑话,这条西宾路可是出了名的难治,”直到西关市场开始建设,他才敢确信,原来他们这些散布在西宾路上的小摊,都要被统一收归了。
这些常年跟城管打“游击战”的路边摊点,是曲阜人“又爱又恨”的矛盾综合体:方便买东西,但是造成的交通拥堵也让市民苦不堪言,同时卫生监管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解决路边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创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卫不是单纯取缔小摊贩,更不会砸经营业户的饭碗,而是要疏堵结合,让商户经营跟城市管理发展进入更加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通道,让曲阜人民群众切实获得实惠。”这是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初,曲阜各创卫指挥部收到的“通令”。选取方便居民生活的地点修建干净、卫生的新市场,实行免交第一年租金等优惠政策吸引商贩入驻。于是,国老街、大学城等流动商贩较多的地段,街道沿街新建一排整齐有序但古色古香风格的门头房,不少商贩都选择入驻“特色小家”;新建了西关、南泉等四个新市场。
通过集中有效的监管,即便是在2014年11月,全国爱卫办暗访组检查曲阜创卫成果期间,也没有一家沿街商铺关门歇业。
在“创卫”工作中,曲阜就是从解决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入手,除农贸市场改建外,还对市内100余条道路进行了翻修、改造,清运垃圾11.2万立方,新建公厕40座,安装便民果皮箱1500余个,创造出更方便市民的生活环境。
为百姓办实事儿,就要办到老百姓心坎里。在创卫推进过程中,通过电话、网站等方式,向全市群众征集“城市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征集到的600余条建议即时被纳入到创卫策略制定当中。同时通过网络问政平台、“马上就办”热线等渠道,鼓励群众随时举报有违创卫要求的不规范现象。
人人都是主人翁,个个都是攻坚兵。
曲阜的创卫工作真正做到了上下一盘棋、全城总动员。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到普通群众,从街道社区到村居,执政为民、符合民心、改善民生的服务理念带来了上下互动的良性循环。1200名群众撰写“创卫故事”2300余篇,以亲身经历抒发对创卫工作的热情。广大干部群众、志愿者、学生积极参与“星期天全民创卫环境卫生清扫日”活动;众多“拍客”深入单位社区,用相机记录创卫工作,曝光热点难点问题;很多市民自愿放弃休息时间,到市场、车站、商业街等场所捡拾垃圾、打扫卫生,既是创卫宣传员,又是创卫监督员、战斗员。
创卫的成功,是曲阜践行“百姓至上”理念并收获实效的民生工程的成功。创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年半的时间里,曲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群众无小事”具体、沉甸甸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把群众的问题当成大事,成为在曲阜创卫工作中再次得以验证的机关单位工作准则。
“创成”——高效政府的实验场、试金石“追求极致”,圣人孔子的故乡,就应该干干净净。曲阜作为一座国际旅游名城,在内宾面前代表的是曲阜人的生活环境,在外宾面前代表的则是复兴征程中的中国,“创卫必须做到精益求精,这是对政府领导力和执行力的考验。”在历次创卫推进大会上,这句话被提到的次数最多。
2015年1月10日16时27分,鲁城街道孔女士致电“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反映:鲁城坊上社区、外贸局以北的居然之家家具广场对面的路灯坏掉了,且一直没有进行更换。16时35分,“马上就办一线通”工作人员马上将来电人反映问题反映给交通运输局,交通局接到通知表示马上进行检修。
11日9时30分,交通运输局回复“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现已修理完毕,确保民众出行安全。“马上就办一线通”工作人员对来电人进行回访,来电人表示满意、感谢。
自2011年初“马上就办”理念提出,到创卫工程开展的2013年,近三年时间里,曲阜已经建立起依托“马上就办”一线通、办公室、直通车三大载体的“马上就办”工作体系。
创卫期间,“马上就办”已成为曲阜市党政机关高效、便民、为民服务的新常态。针对群众提出、曝光的市容市貌、城市管理问题,“马上就办”服务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创卫攻坚期平均每天受理40多件热线事件,一个月1100件左右。同时,建立了“创卫问题销号”和“一周一检查一排名一通报”制度,开展全天候、不间断督查,对在创卫工作中整改进度缓慢、影响全市创卫进度的,立即启动问责程序。
2014年11月20日14:50,市民王先生拨打“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反映,老橡胶厂家属院,现为金泰有限公司南墙外新修的水泥路上大约100米的路段,尽是垃圾,盼尽快处理。电话转至创卫指挥部,负责这一区域的第一战区工作人员急行军一样,赶至垃圾堆,将垃圾铲进垃圾车运走,并树立标识牌:公共区域,请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下午5点半,“马上就办”热线电话回访时,来电人表示“真没想到政府办事儿效率这么高”。
此时的“马上就办”,不仅是曲阜机关、部门坚持的工作作风,更成为一套完整的监督政府工作效能的评价机制。“一线通”负责监督承办单位,各“马上就办办公室”监督本单位承办科室,第一个受理事项的“马上就办办公室”监督承办事项的“马上就办办公室”,当事人监督办理结果,组建群众监督评议团进行评议。“政府服务规范化、流程化、链条化是高效运行、马上就办的基础。”曲阜市爱卫办主任林丙昌说。“马上就办”助力卫生城市的“创成”,而卫生城市的“创成”也成为检验“马上就办”理念指导下的曲阜政府效能如何的试金石。“干部一线带头干”,立说立行,带动了曲阜老百姓态度的悄然转变,潜移默化中把创卫当成“自家事”。“过去,每当开展城市环境整治之类的活动,领导干部多是上街转转、指指看看,干活的都是专职的环卫工人,群众打心眼里看不惯这做派。”随着“创卫”的深入,曲阜市的机关干部开始意识到,在推进工作中,公职人员更应做个以身示范的参与者。
朝7晚8、随时出动、节假无休,几个月干下来,“长”在曲阜大街小巷的党员干部最终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创卫当中来。
哪家养殖场还没迁离市区?哪个集贸市场还臭气熏天?哪些卫生死角还有管不住的“黑手”?市委领导带队用步行方式走街道、进社区、查问题、定措施,逐街挨区督导检查“创卫”工作开展情况;种种麻烦事,在党员干部一线协调攻坚下得以层层破解。
创卫,逐渐从表层的“扫扫地、洗洗脸”,向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质和深层次推进。
公职人员全部上一线打扫卫生,不是为扫街而扫街,而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补上一课,弄清“我是谁”,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正是有了这种力量支撑,曲阜自2012年起连续3年获得济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自2013年起在济宁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两年第一。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才能带动整个的社会发展,如今的曲阜已经形成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工作新常态,也由此催生了曲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共赢——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在曲阜,有一位老人,每天早上7点多出发,一把垃圾夹、一个垃圾袋、一支打气筒和一个马扎,推着一辆自行车,沿着大成路边走边捡拾垃圾。累了就坐着马扎歇一歇,一走就是一上午。他就是曲阜有名的“巡城老人”荀金忠,已经79岁的他常常念叨,“创卫是好事儿,人人都讲卫生、爱干净了,曲阜也就更好了,大家住得也就更舒坦了!”
三年创卫,一年半攻坚,创卫成功来之不易,每个曲阜人都为这块金闪闪的“国家卫生城市”牌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2013年9月以来,曲阜上下志在必得,掀起了一场全民创卫大会战,这种众志成城的市民精神,让64万曲阜人增强了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主人翁意识骤然增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吧——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蓼河二十里现代版清明上河园成为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特色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景观,城市水系实现“六河贯通”,“水连城、水绕城、水融城”的生态宜居水城美景已跃然纸上……曲阜先后实施了十四大工程和十二项重点工程,对200余条道路进行翻修和绿化补植,建成5大生态风景带和23处城中园林绿地;配建移动垃圾压缩站9处,建设16个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设,9个镇街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市民文明健康理念得以提高。“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创卫以来,市民公共卫生意识逐渐提高,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内化为居民生活习惯。“市民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提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5%以上,”曲阜副市长褚福梅总结,“这也为文明城市营造了精神软环境。”借此东风,曲阜将继续优化城市创业环境、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使曲阜成为投资、商贸、居住、购物、旅游的首选之地。
农村环境清洁优美。在今年1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曲阜收获“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现在,曲阜石门山镇的居民特别有面子,“出去跟人一说,我们是美丽乡村示范点,别人自然会认为我们这里环境好、人更好!”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周长恩自豪地说。
创卫成功了,但是“‘国家卫生城市’的金色品牌,是对曲阜过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曲阜将创卫的成功看做是阶段性的成果,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环境改善同步提高仍然任重而道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做实做细三年巩固计划,扎实开展好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科学构建“大城管”管理模式、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等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机遇便是动力,趁势而上。曲阜又制定了新的目标——创建“全国健康城市”,打造国家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创建规划已启动,争取在全国第一批创建成为“全国健康城市”;同时,加快国家卫生乡镇、加速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等“八城同创”工作。干事创业无止境,民之福祉无尽头,曲阜未来更美好,发展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