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资源型城市一直存在着资源开采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为破解这一难题,几十年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世界著名的德国鲁尔矿区到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如江苏徐州市在资源枯竭后的成功转型,都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这其中无论从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多样化,还是以高科技为带动实现经济转型,都离不开一项基础工作——那就是首先修复遭到破坏的地表生态系统,还城市发展以足够的空间载体,这就把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度和位置。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递增,严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济宁市境内含煤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36.7%,年产原煤产量占全省的52%。截至目前,济宁市采煤塌陷面积达到63万亩,预计每年还会以4万亩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将达到90余万亩。这些塌陷区不仅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使济宁市面临着恶劣的环境及发展问题:济宁市作为典型的粮煤复合区,采煤塌陷地绝大部分是耕地,这直接导致了耕地实际保有量的锐减; 燃煤发电企业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采煤塌陷地也造成了地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很多村庄不得不异地搬迁安置,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与此同时,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面对这些矛盾问题,迫切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全面加快治理工作步伐。
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加快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
近年来,济宁市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作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规范煤炭资源开采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组织领导层面上,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成立了由市长为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委员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采煤塌陷地治理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同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2014年对47家采煤企业进行了核查,向有关企业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收到了显著成效。
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结合全市采煤塌陷地分布地域特点和自然条件,将全市划分为几大治理区域,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对西北部的塌陷区,包括任城区北部、汶上县、嘉祥县、梁山县的塌陷地,以恢复耕地为主,着力打造农业生态园区;对西南部环南四湖的塌陷区,包括任城区南部、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的塌陷地,结合航道、河道清淤,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对中东部济邹曲中心地带的塌陷区,包括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以及任城区部分的塌陷地,结合组群结构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恢复治理为主,营造“绿心”景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近年来完善形成了“划方整平法、挖深垫浅法、生态治理法、泥浆吹填法、充填平整法、预置填充法”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治理塌陷地24.4万亩,恢复耕地14.2万亩。
任城区境内现有8对矿井,目前共塌陷土地5.3万亩,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以及基础设施破坏。该区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创新治理方式,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大规模开展治理工作。对塌陷平均深度不超过2.5米且不常年积水的,采取分格填充的方法,进行覆土利用;对平均深度不超过4米并形成大水面的,整治成台田与高规格精养鱼塘相间的生产区。截至目前,已治理面积近万亩,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邹城市西部塌陷区实施“生态治理法”,治理长年积水的重度塌陷区,采取维护造岸、植树种草等方式,建成了多处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区。兖州区兴隆庄镇围绕塌陷区花卉繁育、有机水果种植,打造“观光游”基地,将境内的1.5万亩连片水域、0.7万亩浅滩、1.3万亩平滩、0.5万亩水域内空中裸露地面有机整合,建设了投资2.26亿元的兴隆农业大世界。
今年确保2.2万亩的治理目标 进一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2015年,济宁市继续将采煤塌陷地治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年内治理采煤塌陷地2.2万亩。
市委、市政府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的意见》《关于下达年度治理任务目标的通知》等文件,列入全市18条重点工作线范围,纳入市政府年度13项单独考核事项之一。一是健全塌陷地补偿流转政策。探索建立采煤塌陷地补偿新机制,鼓励一次性补偿,进一步明确了补偿标准,规范了补偿程序。二是完善开发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资本投资塌陷地综合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施塌陷地治理复垦成农用地的,符合条件的新增用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鼓励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大力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等生态农业。三是强化地质监测工作。充分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建立了矿区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矿区地质环境变化情况,数据资料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共享。四是用好外力,积极争取要素倾斜和政策支持。通过努力,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支持在济宁建立一个“国家级采煤塌陷地复垦研究中心”、一个“采煤塌陷地治理试验基地”和一个“采煤塌陷地治理重大工程项目”。目前,试验基地已经完成规划选址,“国家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实验室——济宁采煤塌陷地治理实验基地”挂牌成立,“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复垦重大工程项目”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现已呈报国务院。
风劲帆正船行疾。当前,市国土资源局正针对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紧紧围绕2.2万亩任务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争取在大规模、大区域推进治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走出一条地上地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为实现济宁市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