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孔子故里曲阜荣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同时,姚村镇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近年来,曲阜始终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美誉度显著增强。
爱诚孝仁 营造知“礼”氛围
2012年起,曲阜启动“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成立彬彬有礼道德教育学校,编写并免费发送10万份教材,以“爱诚孝仁”为重点,基本实现对64万市民道德教育的全覆盖。“2500年前,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诲学生知‘礼’,”曲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岳耀方说,“现在要普及爱诚孝仁‘四德’,成为群众都知道的‘礼’。”
在这样一个知“礼”的氛围中,曲阜作为旅游城市,2013年、2014年连续实现游客“零投诉”。在近80%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的林前社区,早些时候,社区党支部书记孔祥龙一直为处理游客投诉头疼。“被投诉的都是街坊邻居,只用口头教育没一点儿效果。商户素质的提高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社区成立“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后,孔祥龙动了个小心思,“老师说的管用,就让老师多讲诚信做事,商户慢慢开始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在社区、机关单位讲诚信,对干部讲政德,彬彬有礼教育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侧重地进行知“礼”教育。在农村的乡村儒学工程,孝道、邻里和睦教化则致力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志愿服务 激活行“礼”途径
只有64万人的曲阜,却有一个拥有5000多名会员、运作十多年的志愿者协会。
在协会里,有近200人来自各机关单位。“每人每月参加志愿者活动不少于4小时,每年至少48小时”,“领导干部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章程对干部志愿者的职责进行明文规定,他们带头推动学雷锋活动,还原为普通市民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志愿者担当社会责任,是政府行为的最佳补充。”在志愿者协会会长宋娟看来,“成立十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进来,协会是他们提升自身价值的平台。”960余次志愿服务,260余名受助儿童,5000多人参加的无偿献血,让小城曲阜有了更多“人情味”。每年道德模范的评选,则给全市人民知礼、行礼提供了榜样。79岁的荀金忠老人,每天早上沿市区主干道捡拾垃圾,“我上了不到两年学,但懂得‘彬彬有礼’。孔子的家乡谁不懂‘礼’?”
为将榜样的带动效应发挥到最大,曲阜相继开展了百佳精神文明建设评选、道德模范、诚信企业等各类评选活动,一批如荀金忠一般的“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圣城楷模”,登上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和光荣榜,从孝敬父母到关心邻里、从诚信守礼到服务社会,曲阜人民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
生态宜居 夯实尚“礼”基础
大成路北首,万仞宫墙耸立,有着传统文化的古朴;沿路南去,逐渐感受到现代化城市新朝气,大沂河主题公园、蓼河20里儒家文化景观带,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精神文明创建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未曾分离。
2014年,曲阜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成为鲁西南首个县级国家卫生城。“市民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提升,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5%以上,”市爱卫办主任林丙昌总结道,“这也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硬件基础。”
1月20日召开的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曲阜收获“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称号。在过去几年里,曲阜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