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在文化部近日公示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上,济宁市兖州区凭借“花棍舞“成为山东省25个被命名的县市区之一,继2011年后再次获得这一称号。
兖州“花棍舞”又称“打花棍”,起源可上溯到宋元时期,明朝之后兖州民间艺人融汇“打连厢”也就是“霸王鞭”的艺术特色,逐步发展创新为今天载歌载舞、铃声叮当、节奏欢快,兖州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项目。花棍舞表演形式以多人表演为主,少有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一般是一种集体舞蹈。由表演队伍变换队形,手舞花棍,边走边舞,动作多以跳、转、翻、旋等技巧为主,体现出热情欢快、灵巧多变的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舞蹈道具“花棍”用一米多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花棍”饰以彩条、流苏,舞蹈流光溢彩,叮咚作响,更增添了欢乐气氛。花棍舞的风格,如同兖州人的性格,刚直豪爽,于凄怨忧郁中透出粗扩豪放。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性强,旋律时而委婉细腻,时而刚劲奔放,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欢快的舞姿,传递着中华民族乐天达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