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孔孟之乡济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名单中,济宁市申报的山东落子、大庄琉璃瓦制作技艺、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孟母教子传说4个保护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济宁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已增至17项,此次入选数量位居山东省首位。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于2013年启动。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之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并于今年7月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日前,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共306项。山东省有20个项目入选。我市在此次评选保护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后首次评审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中重点关注反映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农耕文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孟母教子传说、稻作习俗、孝子祭等项目。
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申报成功后,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订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于2013年启动。今年文化部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之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提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并于今年7月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日前,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共306项。山东省有20个项目入选。我市在此次评选保护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后首次评审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中重点关注反映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农耕文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孟母教子传说、稻作习俗、孝子祭等项目。
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申报成功后,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订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