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成先觉
性别:男
出生时间:1906年
籍贯:济宁市义桥镇张吾村
后代:育有两儿三女,目前家族132口人
生活习惯:多睡眠,少吃多餐
兴趣爱好:读书,作诗
人生经历:大学教授,在台湾生活60年
最爱吃的食物:馒头、面条
健康状况: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眼不花,耳不聋
养生秘诀:心态好,勤快
孔孟之乡网讯 据齐鲁晚报报道 12月4日下午3点,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张吾村一所农家院落里,成先觉老人正端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一身中山装端庄整齐,老人头发花白,面带笑容。他手里拿着一本《郑板桥诗词全选》,缓缓朗诵起来,铿锵有力的朗诵声穿透宽敞幽静的院落,很难想象,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今年已经108岁了。
老人经常拿出诗集来朗诵上两首
1942年,在浙江一所学校授学的老人含泪越海去了台湾。“心里不愿走啊,硝烟弥漫,不走就没命了。”成先觉停滞了几秒,缓缓地说,他走的时候妻子在家带着1个儿子、3个女儿,肚子里的小儿子还未出生,最大的孩子不过9岁。成先觉不承想,这一别竟是60年!到台湾后,他在台北市的一所大学教国语,直至退休,这期间没再成家,而是选择独自厮守。然而,思乡之情每时每刻都渗透在他的骨髓里,“隔海相望,痛得撕心裂肺。”
成先觉曾一次次写信联系家人,然而音信石沉大海。直到1978年夏天,72岁的老人等来了机会,“当时我联系到生活在阿根廷的一个朋友,借朋友帮助,信件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寄往大陆家中,家人联系上了,他们知道我还活着。”老人声音有些颤抖。
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等到2004年春天,回家的一切条件成熟,我也处理好了在台湾所有的事务。”成先觉回忆说,回家的前一晚他一夜未眠。
如今,老人家中有132口人,五世同堂,最小的玄孙6岁了。“老人身体很好,吃饭作息很有规律,喜欢吟诗作画,经常到村口找其他老人聊天。”
4日下午,天气晴朗,夕阳下,老人的儿孙陪着老人在家中的院子周围散步。两个儿子说,父亲散步时经常会陷入沉思,偶尔也提提百年前在这所院落里度过的童年生活。
平时老人喜欢浇花陶冶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