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济宁,金菊与硕果馨香涌动圣地名城,光荣与梦想演绎竞技赛场。
我省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厚德载物的孔孟之乡,在物华天宝的运河之都,与我们互道再见。
作为一届规模宏大的竞技赛事,这个美好的季节当属在更高、更快、更强赛场冲刺的体育健儿, 而作为一场精美绝伦的体育盛会,人们则把更多的目光向着导演团队、参演阵容等许多许多幕后的参与者聚焦。连日来,坐落于太白湖畔济宁体育中心雄伟壮观的“鸟巢”建筑高潮迭起,好戏连台。齐鲁大地体育健儿同场竞技的英姿;节俭又大气的健身操展示;身着蓝色服装笑颜可掬的志愿者们; 还有在潇潇秋雨中指挥交通的民警,24小时巡回路面的清洁工人;在雨中加油助威的济宁观众……这一切一切都让每一个亲临赛场的人感受到本届省运会“节俭、精彩、高水平、有特色”的成功之处,这日日夜夜都让众多选手嘉宾体验到济宁这地、这水、这人的无限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截至到目前,这是济宁人民承办的一次最成功的、最圆满的、最难忘的体育盛会! 这是用汗水智慧和如橡大笔在风光无限的太白湖畔书写下的山东体育史册上一段恢宏精典。“济宁加油”的呐喊声许许远去,但省运会及人文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和强大磁场将成为850万济宁人民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为“济宁梦”———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助推拉动。
光荣与梦想
2010年5月4日,对济宁而言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在第22届省运会闭幕式上,济宁市主要领导庄重地接过下届省运会会旗,全省人民的目光转向孔孟之乡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圣地,从此,第23届山东省运会开始进入“济宁倒计时”。850万人民在承办省运的征途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迈开了新的脚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不仅是人们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意志的磨练、文明的提取,它体现人类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并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理想带来更为美好广阔的发展空间。承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省运会是济宁人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更是对济宁综合实力、组织水平、办事效率、意志作风及文明道德程度的一次全方位的大考。济宁市委、市政府作出“给济宁一个机会,还省运一个精彩”的庄严承诺,并将第二十三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倡导节俭、回归体育、全民健身、群众参与”的要求,围绕把省运会办成“节俭、精彩、高水平、有特色”体育盛会的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倾全民热情,全力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根据赛事要求和布局,我市共启动了22个新建和5个升级改造场馆建设。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为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省运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5日之前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会同场馆建设部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制度;场馆建设部坚持每周二、四、六市属场馆现场办公,每月5、15、25日定期调度。市直各有关部门主动配合、靠上服务,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指挥,全力组织施工。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所有新建、改造场馆全部如期完工,运行良好,并受到有关体育场馆技术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赢得参赛选手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
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比赛项目多,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多,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是一项纷繁庞杂的系统工程。为办好省运会,当好东道主,全市上下合力。建立了上下联动、配合协调的组织网络,市、县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竞赛组委会、单项竞委会和赛事组织团队,制定了规范完善、便于操作的赛事组织方案,对每项赛事都按标准明确了工作流程,为赛事活动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确保赛事成功,我市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对场馆管理人员和赛事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围绕赛事组织这条办赛主线,积极跟进安全保卫、行政接待、志愿者服务等配套工作,特别是将预赛作为大练兵、大检验的平台,通过预赛查找问题、补漏消缺、改进工作。
为形成浓郁的省运氛围,我市利用市场运作手段,整合包装沿街广告资源,并利用主流媒体开设了专题专栏。为广泛吸引企业、社会参与省运,在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开展“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广大群众参与省运会、支持省运会的热情持续升温,“当好东道主、办好省运会”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省运会是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的重大机遇。我市把筹备工作与正在开展的“五城同创”活动紧密结合,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环境容貌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各比赛场馆、接待宾馆周边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和卫生保洁力度,并及时查处纠正各种影响城市容貌与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市中心城区和县市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投资拉动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为把赛会办成一届和谐安全圆满的盛会,全方位展示孔孟之乡的风采,我市制定了详细的安保方案,通过预赛对方案进行了验证。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了赛事、接待、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行政接待按照赛事标准,对负责接待的40个宾馆进行了检查,并多次组织餐饮、接待礼仪等专题培训,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运转。四年努力玉汝于成。我们高标准完成了场馆建设、赛事组织等各项任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兴起,市民文明程度大大提升、组织有方运转有序,为省运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鲜花与掌声
拳击对抗的奋力一击,跳水高台的完美收官,羽毛球手的精彩扣杀,艺术体操的优美韵律……在省运会开幕的日子里,从济宁体育馆到济宁体育中心一场三馆,从济宁水上运动基地到各县市区体育馆,精彩不断的赛事为市民提供了丰盛的体育盛宴。经过四年的精心筹备,从今年3月15日起,省运会各项预赛在济宁开始进行,到6月28日结束。参加预赛的运动员达10000多人,其中8000多名运动员取得决赛资格。从7月12日起,橄榄球、拳击、柔道、自行车等13个大项、25个分项展开了决赛。开幕式后进行了田径、游泳、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赛艇、皮划艇、足球、篮球等13个大项、19个小项的决赛。
据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李政介绍,“参赛队员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比赛精彩热烈,体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也涌现出一批有潜力的好苗子。”“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年曾经说过:“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广大体育健儿们秉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以坚强的决心、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在体育赛场上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不断创造着优异成绩,展现了奋勇争先的时代风采。代表济宁850万人民闪亮登场的济宁体育健儿,尊重对手,敢于拼搏,充分展现出孔孟之乡人的道德风貌,并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数量的历史性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节俭办赛成为本届赛会的最大亮点。从省运会报到那天起,细心的人们发现许多与往届不同的情景,运动员报到地点没有鲜花,没有欢迎仪式,就餐也极其简单;赛会不点燃火炬,不搞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改在白天进行, 不搞文艺演出,不燃放烟火,只进行了广播体操、队列操、武术操全民健身项目展示。尽管开幕式时间短暂,但气势磅礴,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地域文化特色表演,很好地诠释了“人文济宁,精彩省运”这一主题,让每一位到场的人过目难忘。
简单不失精彩,节俭不失礼节,本届省运会处处展现着“节俭、精彩、高水平、有特色”的清新之风。
本届省运会组委会坚持节俭办赛,压缩体育场馆建设,由计划新建31个场馆压缩到新建22个, 5个场馆重新改造利用;不建运动员村,运动员分散入住现有宾馆。所有的场馆建设、设施配备,均按照只满足赛事基本需要为标准,不追求奢华,不强调一流,赛事设施和办公用品,能借的不租、能租的不买,赛场办公座椅、沙发等大多利用海阳亚沙会“退役”设施。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吃工作餐,参赛运动员、工作人员住宿一律指定宾馆。
作为济宁市举办的首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要求积极参与。为此,省运会执委会积极进行了市场开发,利用企业冠名权、社会赞助和户外媒介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赞助企业向省运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人人关心省运、支持省运的良好社会氛围。正是有了这些赞助企业的参与,才使得本届省运会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
赛会可以节俭,服务不能打折。这是我市筹备省运的理念和准则。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举办省运会正是向全省乃至国内外嘉宾,展示热情、好客、友善风尚和文明、整洁、和谐城市的最好时机。我市组建了1.2万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在人流、车流集中的主要路口、路段和公交站点,进行文明劝导。在街道、社区开展美化、绿化、净化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在广场、车站、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各青年文明号等窗口单位设立省运会志愿服务文明岗。在赛场内外无私无偿地热情服务,成为“人文济宁”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了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广大赛会工作人员和公安交通干警将各项预案做得一细再细,将各项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做得一实再实,各宾馆饭店公交服务人员把各项服务做得一精再精,整个省运期间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失误和安全事故。济宁人的办事作风和彬彬有礼赢得了广大参会人员的高度赞赏。
经典与财富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综合提升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对外影响力知名度一个重要捷径。本届省运会所聚集的精神、人气、信息、追求、品牌等巨大正能量将作为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在济宁跨越发展的进程中随遇而发,应势而起,撑起全市经济社会崛起的半壁江山和道德文化建设的千秋大业。
体育精神激励发展热情。“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最高追求, 我市把筹办省运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紧紧抓住“五大机遇”,以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为统领,以攻坚的姿态推进“转调创”,加快打造济宁经济升级版;以更大的魄力推进“五城同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济宁、新济宁、美丽济宁;以更高的境界突破文化建设,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文化强市;以更硬的举措抓好生态建设,创造更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本届省运会集中展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梦想的信心。
省运会筹办期间,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中兴通讯、甲骨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济宁经济格局出现“三个重大变化”: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超过 工业增速;服务业超过GDP增速,上升为支柱产业。近5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突破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两倍、突破300亿元,均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4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3.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
省运会举办和城市建设比翼齐飞。我市坚持把省运会筹备作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着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环境容貌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数县市区以省运会场馆建设为契机,围绕场馆建设区域核心,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金乡、曲阜、微山、梁山、兖州、嘉祥等县市区的场馆建设为新城区的扩容增量起到了强力拉动作用。济宁太白湖新区“一场三馆”建设拉动社会投资300亿元。
省运与文明辉映。每当夜幕降临,在市区文化广场,“大妈”踏着轻快的节奏轻舞;在美丽的太白湖畔,对对情侣骑着单车并肩而行;在全民健身广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挥汗拼抢;在羽毛球馆里,不相上下的高手在尽情厮杀……省运会的举办在济宁掀起了全民健身热,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大军中,运动健身已成为广大市民的业余爱好。自2011年至今,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迎省运全民健身运动会”,年年组织“全民健身日”活动,大力开展系列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坚持城乡联动,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比赛和活动。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不断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济宁连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月优秀组织奖”、“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体育不仅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融洽的邻里亲情、家庭温馨、社会和谐,大大提升了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
今天进入“后省运时代”的济宁,22个新体育场馆平地而起,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也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室内,走向场馆,快乐健身,收获体育带来的那份欢乐与喜悦。
为节俭点赞
前不久闭幕的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以其特色鲜明的格调、节俭大气的风貌、和谐温馨的氛围,赢得了与会选手、嘉宾的一片赞扬声。
历经前几年“大兴土木”的办赛非议后,迎来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节俭已经成为当下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办赛的首要考量标准。不再死拼硬件,着力主打软件;立足长远,而非单纯就比赛而比赛,已经在各种办赛中形成普遍共识。
不追求奢华、不追求豪放,而是在保证高标准办赛的同时充分考虑赛后场馆使用,将办赛落脚点最终落实到城市建设与全民健身上,在此次济宁省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赛会办公设备全部为租赁的海阳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退役用品,场馆建设由计划31个缩减为22个,部分由原有场馆升级改造而得,一般赛事常有的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全部取消,调整为市区宾馆饭店负责安置。在压缩硬件开支的同时,济宁主办方把精力放在赛事服务、志愿服务工作团队培训上,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省运办成了一届节俭务实热烈成功的体育盛会,在山东体育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23届省运会已渐行渐远,这是一场节俭的省运,同时是一场成功的赛事。回顾整个省运全程,济宁跳出比赛办赛事,用更长远眼光审视办赛,济宁不仅书写了省际体育的新篇章,也留下了求真务实节俭办赛的可贵经验。仅是这些,就足以为济宁点赞!
赞叹,不仅为演出
徐斐
第23届省运会开幕式在济宁体育中心体育场的隆重举行,赢得齐鲁大地的广泛好评。在开幕式现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浓郁的地方特色,绚丽的色彩、奋进的主题、宏大的场面,更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民为省运倾注的融融热情。
开幕式当天,天空飘下淅淅沥沥的秋雨。记者在检票现场看到,持票观众们严格按照须知有序入场,自觉把打火机、饮料、长把雨伞等物品放入置物箱内,自觉把随身携带的背包放在X光机上扫描,并接受工作人员的安检,整个检票口秩序井然。入场后,观众顺着清晰的路标尽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对号入座,楼梯、过道处没有出现停滞现象,彰显出济宁人良好的文明素质。精彩的开幕式演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观众们的欢呼声、惊叹声不时响起,但是却没有发现随意走动、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开幕式过后现场观众有序离场,并都随手将垃圾带走。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了济宁市民自身素质的大幅提高,从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上践行着文明。市民庄先生由衷地说:“省运会在济宁举办真是好事,新增了不少健身场地不说。省运会的意义还在于,在筹办中大大弘扬了咱礼仪之邦的美誉度,同时也提高了咱市民的素质!”
历届省运会举办地
山东省运会从第十九届(1998年潍坊)省运会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以前的历届省运会,没有时间规定。历届省运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如下:
第一届1950.11 济南第二届 1952.1 济南第三届 1953.7 青岛第四届 1954.1 济南第五届 1956.9 济南第六届 1957.7 青岛第七届 1958.1 烟台第八届 1959.5 济南第九届 1964.6济南、青岛、淄博、菏泽等9个地市第十届 1974.7济南、青岛、淄博、德州等9个地市第十一届1978.1 济南第十二届1982.9 济南第十三届 1986 青岛第十四届1988 济南第十五届1990.9 济南第十六届 1992 淄博第十七届1994.1 济南第十八届1996.10 枣庄第十九届1998.1 潍坊第二十届2002.8 济南第二十一届2006 烟台第二十二届2010.9 淄博
第二十三届2014.9 济宁
(唐修岳 整理)#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