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信息资源快速积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社会生活方式悄然形成,特别是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实现产业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对济宁这样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我市把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抢抓历史性机遇,全力放大惠普效应,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发展,力求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新硅谷”,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
产业变革的必然抉择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必然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紧盯信息产业变革,制定了新一轮发展战略,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英国发布了《数字英国》计划,日本推出了“智慧日本”战略。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摆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并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突出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五个要强”的要求和“两个目标”的任务。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建设“智慧山东”、“宽带山东”和发展信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放眼全国全省各地,许多城市都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南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来抓,杭州把发展“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提出打造“天堂硅谷”,扬州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的基本产业。济南提出打造“中国软件名城”,青岛提出建设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中国北方数据中心,烟台、潍坊、淄博、临沂也都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计划。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惠普、中兴、甲骨文等IT行业巨头相继落户,为我市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发展信息产业是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我市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必须在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信息产业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高成长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度介入,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代,日益呈现出爆发式、裂变式的增长态势。去年全国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2.4万亿,已经上升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整个产业规模是“十一五”末的2.4倍。近年来,我市信息产业也以每年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创始人马云成为中国新首富,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的时候,启动资金只有50万元,团队只有18个人,办公地点在杭州一个普通居民小区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里,短短15年时间就成长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信息产业的这种高成长性,是其他产业不能比拟的。二是具有高带动性。信息产业不仅创造了新经济、新业态,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还促进了财政增收、就业增加。去年,杭州市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前200名的企业中,除第1名是浙江烟草外,第2到第6名都是信息产业企业,仅阿里巴巴就贡献了25个亿。十几年前,很难想象会在网上支付金额、购买东西,但今天网购已成为生活常态,并成了部分人的“饭碗”。去年全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仅淘宝和天猫两个电商平台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分别达到467.7万人和1333万人,杭州市有85万人靠淘宝网吃饭。三是具有高渗透性。目前,信息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具有极为突出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深度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让优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沈阳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坚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之路,变单纯卖装备产品为提供系统集成方案,北方重工、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装备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沈阳制造”已经成为国内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响当当的牌子。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化的新趋势。杭州、宁波、无锡、扬州通过大力度建设智慧城市,大幅改善了城市的功能品质,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
去年,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济宁转型发展的7条政策措施,我市转型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路径越来越清晰。特别是去年以来惠普、中兴、甲骨文等一批国际 IT 大企业的落户,让全市上下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对信息产业在引领发展、推动转型中的作用,感受更深刻、看得更清楚、认识更充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实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必须把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抓手,以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来膨胀产业规模,以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改变我市传统产业的“底色”,以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我市发展信息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去年以来,投资20亿美元的美国惠普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为我市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省政府去年出台支持济宁转型发展的7条政策措施后,据悉最近还将出台政策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惠普项目的聚集带动效应加速显现。今年以来,一期投资35亿元的中兴通讯智慧城市产业园项目、全球最大的信息软件公司美国甲骨文软件人才与产业基地项目相继签约落户,近期继美国英特尔创投、微软等关联企业来济宁考察后,德国萨普、美国希捷和国内一线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用友、金蝶等20多家IT、电子商务行业巨头陆续来考察对接。
风生水起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把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充分放大惠普、台联电、北斗等项目的带动效应,以壮大产业规模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加快园区、基地建设,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和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信息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1.88亿元、同比增长43.39%,利税15.2亿元、增长25%,呈现风惠普学院开学典礼生水起、加速膨胀的良好势头。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色产业集群加速集聚。2013年,我市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29.15%;实现利税12.12亿元,同比增长18.56%; 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15.59%。今年年底,全市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有望突破105家,比去年底增加29家。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在全国较为完整的led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光通信产业链。在信息消费方面,已有800余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城市“一卡通”等便民服务业已经普及,安全生产“e矿山”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市已形成高新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和以曲阜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山东物联网技术发展研究院为主体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
产业载体初步形成,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市已有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3个、省级软件园1个,信息产业载体初步形成。去年,我市先后荣获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国家级北斗产业化应用基地、山东省首批物联网示范基地等称号。任城区、曲阜市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取得骄人成绩,继去年总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落户后,今年又有中兴通讯(山东)智慧城市产业园、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为我市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技术创新开始起步,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目前,我市已被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41个,省级各类科研中心、重点实验室113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126个。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分别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近年来,全市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6751名。“两化融合”持续推进,信息消费不断升级。我市成立了信息化助企联盟,深入开展“两化融合”助企行动。推进惠普公司与山推、如意等7家传统行业企业签订了“两化融合”协议;筛选确定了济宁高新区、任城区唐口工业园、兖州工业园等8家产业聚集区为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从工业升级版十大产业中单列120家重点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培育,其中21家入选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北斗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产业等五大新一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消费在我市工业、旅游、煤矿等十大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畴,包括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大唐高鸿信息科技大厦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内的30个重点示范项目得到重点培育,信息消费成了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2013年,我市工业“两化融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位。
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招大引强作为主要路径,能够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积累。惠普项目落户我市仅1年的时间,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带动效应,一批国内外IT行业巨头、一大批IT 高端人才、几十所高校院所正加速向我市聚集。我市将围绕放大惠普效应,打一场信息产业招商主动战、攻坚战,持续掀起大招信息产业的热潮。发展信息产业是一项高集成性、多关联度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支撑,也需要高端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平台来配套保障。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我市将树立系统招商、全面招商的理念,按照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实行企业、人才、高校、院所、公共平台一起招、全面引。前不久,惠普公司在北京举办的华北区战略合作交流会,吸引了5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并且全部是企业一把手参加,很快就与17家IT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把推动企业招商、调动企业积极性作为信息产业招商的主要方式,在信息产业招商上也应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把集群化作为发展方向,实现信息产业园区化基地化布局。我市将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方向,立足现实基础,把握重大机遇,重点突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性新兴产业“三大领域”,着力构建“一核多园”产业布局,力争到2020年建成10个特色信息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500家规模以上信息企业。重点培育任城智慧城市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济宁经开区电子材料产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形成“一核牵动、多园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布局。
把保障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增强聚集承载信息产业能力。我市将围绕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狠抓人才保障、平台保障、金融保障、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以一流的发展环境提升对IT企业、IT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承载力。力争到2020年聚集50名信息产业领军人才、100个创新团队,形成20万人的IT人才队伍; 新增50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信息产业研发平台。强化环境保障,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全面落实审批提速、放宽准入、跟踪服务等措施,对信息产业投资项目实行代办服务,由行业管理部门全程跟踪督办,努力为企业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