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整洁一新,簇簇鲜花竞放。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九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建文明首善之区”的标语挂满圣城曲阜的大街小巷。
在纪念先哲孔子诞辰2565周年之际,9月27日晚8点,201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汇聚中外宾朋的孔子文化会展中心隆重开幕。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和第五届孔子友谊奖颁奖典礼之后,文化惠民优秀节目巡演正式启动,大雅之堂搭起“百姓大舞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是我市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济宁人民的共同梦想。“登泰山之巅,拥抱日出云海,看青春中国,跳动生命精彩,我的心在飞翔……”歌舞《美丽中国梦》拉开了巡演启动式的序幕。在催人奋进的有力节拍中,全场观众齐唱:“有梦就有期待,有梦就有未来。”
开启“梦想”的文艺表演,紧接着推出了一个个在乡村、在城市广场上演了成千上万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选节目。舞台上没有华丽装饰、没有明星大腕,济宁多家艺术团队及高校、文化单位参演者,用贴近百姓的表演方式讲述济宁的故事、歌唱济宁的美好、舞出济宁的风姿,精彩展示文化繁荣的成果。
来自邹城市的民间艺术家表演的平派鼓吹乐《赶山会》,是我市“乡村记忆工程”传承弘扬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项目金奖。先民的歌谣,远古的呼唤,古朴的音乐,依旧鼓动着世人的心潮,散发着迷人的艺术芬芳。
传诵名篇,光耀华夏文明;感悟经典,谱写东方神韵。无伴奏合唱《论语》节选重温圣人言教,精典语句朗朗上口。山东渔鼓《孔子试徒》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了“天赐颜回一锭金”的民间故事,完美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无信而不立”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两个节目是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学习诵读活动中创作出的好作品,在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和儒家文化传承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杂技在济宁历史悠久,多个县市出土的汉代画像刻石,就有表现顶功、杆技等技巧以及驯鸟图、驯象图等驯兽节目的内容。济宁市杂技团长期活跃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曾经荣获多项国内国际大奖,他们表演的《青花鼓韵·蹬鼓》杂技,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智慧。
一曲梆子高云天,慷慨激昂抒豪情。山东梆子《圣地感怀》表演形式传统,内容却切合济宁建设发展实际。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济宁市围绕“与全省同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生态建设“五大突破”,完善提升民生保障“十大体系”,阔步迈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进程;展现了济宁建设煤化工、工程机械、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专用汽车、光电特色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美国惠普产业基地、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美国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等大项目相继落户的突出亮点。
一条大运河,流淌上千年。它博大而精深,海纳而交融,奉献而谦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运河两岸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济宁艺术团演出的舞蹈《湖韵》,向大家勾勒出一幅吉祥和美、风光旖旎的运河风情画卷。
山东琴书《农家春》通过讲述一位普通农民网上捐款默默资助贫困女孩上学的感人故事,刻画出当代最美农民的艺术形象,赞颂了新农村建设中互助同爱、共建美好家园的大爱情怀。去年以来,济宁市有87人入选“山东好人榜”,13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入选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集中反映出济宁人崇德尚礼、助人为乐、忠厚淳朴的道德风尚。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片土地温暖而和谐。至圣先师,代代敬仰;大哉孔子,民族之光。经久传唱的《千年孔子》歌曲激励全市人民: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齐心协力实现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