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筹备已久的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于9月16日在美丽的太白湖畔拉开帷幕。一场精简而不失精彩的开幕式之后,各个竞赛项目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与此同时,各个赛事的采访报道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各地各级媒体记者坚守前线,第一时间为家乡送去运动健儿们的屡屡捷报,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客观真实地展现运动员在赛场的每一个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每一个赢取胜利后的激情跳跃、每一个登上领奖台时的激动呐喊……近日,记者来到媒体下榻的酒店,采访了省直媒体以及青岛、东营、菏泽等多地媒体工作人员,听听他们眼中的“济宁省运会”。
开幕式:精简而不失精彩
新华社山东分社高级记者范长国回想开幕式当天的场景时感慨:“如果说过去的省运会开幕式是体育盛会的豪华展示,那本届开幕式则是体育精神的一场朴实展现。”他说,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如何节俭地办好省运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而本届省运会则把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开幕式中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烟花燃放,所有节目均由济宁本地演员完成,不追求奢华,不强调一流,虽然精简但不失热情、不失精彩、不失隆重。在提倡节俭的同时,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体育精神的宗旨。”范长国说,本次开幕式全民健身展演所选的广播体操、队列操和武术操,充分体现了体育的本真和地方特色,具有强烈的群众参与度与震撼力,“这是一场成功的开幕式,足见济宁市为筹备省运是多么地用心。”
赛场:紧张而不失秩序
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多项比赛陆续拉开。在赛场上,除了运动健儿们的奋力角逐,看台上观众们的满腔热情给独自从菏泽赶来的日报社记者张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场比赛,无论晴天还是下雨,赛场中都有很多观众为运动健儿们鼓舞喝彩。群众的热情为运动健儿们更好地发挥添油加力。”
比赛现场观众热情固然好,可人多就容易混乱,现场秩序表现又如何呢?“因采访的需要,我通过多种途径去感受赛场的秩序,再回头看,我的感受只有四个字———井然有序。”东营市《黄河口晚刊》的记者张希菲说,场馆大、人员多,但赛场上、场馆外都周密地布置了充足的警力,日夜坚守岗位,认真热情服务,有序地组织观众安检、入场落座。安保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也感动着来自淄博电视台的张建宁,“这几天气温回升,露天的田径场上,除了咱运动员们矫捷的身姿,频繁出现在大家眼帘的还有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敬业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不愧为赛场上亮丽的风景线!”
接待:周到而不失热情
“省运会工作组要接待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媒体工作人员,而他们各自关注的角度和采访需求各不相同,众口难调。尤其是开幕式后,竞赛项目多、赛程安排紧,对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记者而言,及时到达赛场直接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进行。”曾参与过省运会、全运会等多次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中国体育报》青岛站记者胡勇说,紧张的赛事难免造成“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尴尬局面,但没有承办过大型赛事经验的济宁,用心周到地化解着所遇到的每一个突发问题。
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高峰对此感受深刻,他说,在连日的采访中,会务组的工作人员按照赛事日程作出周密计划。在做好赛事班车运营计划的同时,密切关注记者们的各类需求,对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哪怕只有一名记者需要赶赴赛场采访,班车也会按时按点发车,确保记者及时到达赛场,保障了采访报道工作的顺利进行。”高峰说,工作组给大家十分贴心的照顾和服务,充分展示了“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魅力所在,也为与会媒体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